百词典

《家仕叹》

时间: 2025-04-30 13:48:06

诗句

小仕时为养,古有当会稽。

岂能食其官,以官养旄倪。

千金买作郡,万金收满车。

三年递邮传,谁以民为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13:48:06

原文展示:

家仕叹
作者:杨维桢 〔元代〕

小仕时为养,古有当会稽。
岂能食其官,以官养旄倪。
千金买作郡,万金收满车。
三年递邮传,谁以民为家。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仕途的感慨。年轻时为了生计而做小官,古人曾有在会稽任职的经历。难道可以依靠官职来养活自己,靠官职来享受荣华富贵吗?花费千金买得一个郡的官职,花费万金收得满车的财物。三年间不断地传递信件,谁来真正把百姓视为自己的家人呢?

注释:

字词注释:

  • 小仕:小官,指地位较低的官员。
  • 当会稽:指古代的一个地名,意为曾经在此任职。
  • 旄倪:意指荣华富贵、享受。
  • 郡:古代行政区划名,指地方的行政长官。
  • 递邮传:指传递公文或信件。
  • 民为家:意指将百姓视为自己的家人。

典故解析:
会稽:古代会稽郡位于今浙江省,历史悠久,曾是许多文人仕途的起点。诗中提到的“食其官”反映了古代官员的生活状况,表明了对官场的一种反思。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杨维桢,元代诗人,字天祥,号静庵。生于元英宗至治年间,因其独特的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而受到后世的推崇。他的诗歌多以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的批判为主。

创作背景:
“家仕叹”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官场腐败现象严重。诗人以个人的经历为基础,表达了对仕途的无奈与对民生困境的关切,反映了当时士人对社会的不满。

诗歌鉴赏:

杨维桢的《家仕叹》通过简洁而深刻的语言,表达了他对于官场生涯的思考与无奈。全诗四句,前两句描绘了小官的生计,提到古人曾在会稽任职,暗含对历史的追忆和对现实的反思。接下来两句则以“千金买作郡,万金收满车”展现了为仕途而付出巨资的荒谬,表明了对物质追求的批判。在最后一句“谁以民为家”中,诗人发出了对社会责任的呼唤,强调了官员应以民众的福祉为重,而不仅仅是追求个人的名利。整首诗流露出一种对社会现状的忧虑与对理想的渴望,表现了士人对于自己的职责与使命感的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小仕时为养:年轻时做小官是为了生活。
  • 古有当会稽:古代人也曾在会稽任职,这里暗示对历史的追溯。
  • 岂能食其官,以官养旄倪:难道可以依靠官职来满足自己的享受吗?
  • 千金买作郡,万金收满车:为了获得官职花费巨资,体现了官场的腐败与贪婪。
  • 三年递邮传,谁以民为家:长期的公务往来中,谁真正关心民众的生活?

修辞手法:

  • 对仗:诗句之间的对仗工整,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反问:使用反问句式,强化了情感的表达和批判的力度。

主题思想:
诗歌的中心思想在于对官场现象的批判和对民生的关注,反映出诗人对社会责任的深刻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小仕:象征微薄的权力和地位。
  • 郡:代表着官场的权力与利益。
  • 旄倪:象征个人的享乐与物质追求。
  • 民:象征着普通百姓,强调了诗人的社会责任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家仕叹》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杨维桢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千金买作郡”意指什么?
    A. 官员的辛苦
    B. 官职的昂贵
    C. 民众的疾苦
    D. 诗人的理想

  3. 诗中“谁以民为家”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财富的追求
    B. 对官场的无奈
    C. 对百姓的关怀
    D. 对历史的反思

答案:

  1. C
  2. B
  3. C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杜甫
  • 《春望》 杜甫
  • 《渔舟唱晚》 王维

诗词对比:

  • 《登高》与《家仕叹》均表达了对当时社会的忧虑,但《登高》更侧重于个人的悲凉,而《家仕叹》则更强调社会责任。两者都在不同的层面反映了士人的境遇和对理想的追求。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元代诗人杨维桢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
  • 《元代文学史》

相关搜索

词: 相关结果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卜居独秀山 三悬潭 发军营坞 浴鹄沼 罗汉石 仙人洞 剡溪幽居 赋得玉水记方流 春晓 送陈七还广陵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黜昏启圣 车字旁的字 屠门大嚼 飠字旁的字 送岁 糹字旁的字 家给人足 颢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玉字旁的字 丰容靓饰 戎马倥偬 十样锦 落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贫贱之知 天国 包含诛的成语 斤字旁的字 祷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