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47: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7:01
述怀
作者: 张弘范 〔元代〕
巳著戎衣十载过,
江南未了鬓先皤。
前生应欠路途债,
今世故教离别多。
功业千年须好在,
荣华一笑待如何。
几时得遂归欤志,
高咏渊明岁暮歌。
我已经身穿戎衣十年,
而江南的情怀尚未了却,鬓发却已先行变白。
前世或许欠下了路途的债务,
今生因此常常要经历离别的苦楚。
千年的功业应当有它的归宿,
荣华富贵又有什么意义呢?
何时才能实现我的归隐之志?
我只能高歌渊明的《岁暮歌》。
作者介绍
张弘范,元代诗人,生于公元13世纪,身处动荡不安的时代,经历了元朝的建立和南宋的灭亡。他的诗歌多以抒怀为主,兼具豪情与沉思。
创作背景
《述怀》创作于诗人戎马生涯的十年间,经历了战争的苦难与离别的哀愁,表达了诗人对江南的眷恋与对归隐生活的渴望,反映了元代文人对人生理想的思考。
《述怀》是一首充满人生感慨的诗作,诗中透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张弘范以戎衣十载的经历为起点,回顾曾经的经历与江南的情怀,表现了对生命流逝的无奈与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的开头,诗人用“巳著戎衣十载过”点明身份,而“江南未了鬓先皤”则展现了岁月的流逝与人生的悲哀。前生的债务与今生的离别交织在一起,形成了对命运的深刻反思。
在后半部分,诗人将目光转向理想与成就,提出“功业千年须好在”的问题,表现了对名利的淡泊与对精神追求的向往。最后提到陶渊明,似乎在说,归隐的理想正是自己内心深处的渴望,借以高歌渊明的《岁暮歌》,不仅表现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也表达了对人生理想的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对照,揭示了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深刻地探讨了生命的意义与人生的价值,具有很高的艺术性与哲理性。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探讨了个人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表现了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同时也表达了对归隐生活的渴望。诗人在经历了战乱与离别后,渴望回归自然,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安详。
诗词测试
《述怀》是哪个朝代的作品?
A. 唐代
B. 宋代
C. 元代
D. 明代
诗中提到的“戎衣”象征着什么?
A. 富贵
B. 战争与责任
C. 田园生活
D. 学问
诗人对荣华的态度是?
A. 追求
B. 轻视
C. 渴望
D. 无所谓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