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21:27: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21:27:58
白沟
作者:刘因 〔元代〕
宝符藏山自可攻,
儿孙谁是出群雄。
幽燕不照中天月,
丰沛空歌海内风。
赵普元无四方志,
澶渊堪笑百年功。
白沟移向江淮去,
止罪宣和恐未公。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历史和现实的感慨。诗中提到“宝符藏山”可以攻克,而“儿孙”则不知谁能成为出类拔萃之人。接着提到幽燕的月光无法照亮中天,丰沛的歌声在海内回荡。赵普并没有确立四方的志向,而澶渊的和谈令百年的功业显得可笑。最后,提到白沟向江淮迁移,止罪宣和恐怕并不公正。
刘因,元代诗人,生于公元12世纪,字子韶,号天游。其作品多反映当时的政治风云和社会变迁,风格清新婉约,擅长抒情。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元朝统治下的社会变革与动荡,诗人借用历史典故以抒发对现实的思考和对历史的感慨。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事件的回顾与现实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权力、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开篇提到“宝符藏山自可攻”,暗示对权力的渴望与追求;而“儿孙谁是出群雄”则反映出对未来的迷茫与无奈。接着,诗人通过“幽燕不照中天月”描绘了一个无法照亮未来的悲观景象,表现出对当时社会的失望。
“丰沛空歌海内风”一句则通过音乐的意象,传达了对社会动荡的感慨,似乎在说即使歌声再美,也无法掩盖现实的苦涩。赵普与澶渊之盟的提及,更是揭示了历史的讽刺和功业的虚无,使人反思历史的教训。最后的“白沟移向江淮去,止罪宣和恐未公”则表现出对现实政治的无奈与对历史变迁的思考,暗示着和平的代价与不公。
诗中提到的“宝符”象征什么?
“幽燕不照中天月”中的“中天月”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历史功业的看法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