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寄同年崔学士》

时间: 2025-05-01 15:18:02

诗句

半因同醉杏花园,尘忝鸿炉与铸颜。

已脱素衣酬素发,

敢持青桂爱青山。

虽知珠树悬天上,终赖银河接世间。

毕使海涯能拔宅,三秦二十四畿寰。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5:18:02

原文展示: 寄同年崔学士 黄滔 〔唐代〕 半因同醉杏花园,尘忝鸿炉与铸颜。 已脱素衣酬素发,敢持青桂爱青山。 虽知珠树悬天上,终赖银河接世间。 毕使海涯能拔宅,三秦二十四畿寰。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诗描述了诗人黄滔与同年崔学士在杏花园共醉的情景,表达了对崔学士的敬仰和对自己境遇的感慨。诗中“尘忝鸿炉与铸颜”比喻自己在崔学士的光辉下显得微不足道,“已脱素衣酬素发”表示自己已经摆脱了平凡的生活,“敢持青桂爱青山”则表达了对自然和美好事物的向往。最后两句“虽知珠树悬天上,终赖银河接世间”和“毕使海涯能拔宅,三秦二十四畿寰”则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崔学士的祝愿。

注释:

  • 尘忝:自谦之词,表示自己微不足道。
  • 鸿炉:比喻崔学士的才华和地位。
  • 铸颜:比喻崔学士的容貌和风采。
  • 素衣:指平凡的生活。
  • 素发:指朴素的外表。
  • 青桂:比喻高洁的品质。
  • 青山:指自然和美好的事物。
  • 珠树:比喻高不可攀的事物。
  • 银河:比喻连接天地的桥梁。
  • 拔宅:指迁居或升迁。
  • 三秦:指古代的陕西地区。
  • 二十四畿:指古代的行政区划。

诗词背景: 黄滔是唐代诗人,其诗作多表现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思考。这首《寄同年崔学士》是他在与崔学士共醉杏花园后所作,表达了对崔学士的敬仰和对未来的希望。崔学士可能是黄滔的同年进士,两人关系密切,诗中流露出对崔学士才华和地位的羡慕,同时也反映了自己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未来的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与崔学士共醉杏花园的回忆,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中“尘忝鸿炉与铸颜”一句,既表达了对崔学士的敬仰,也反映了自己的谦逊。“已脱素衣酬素发,敢持青桂爱青山”则体现了诗人对自然和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平凡生活的超越。最后两句“虽知珠树悬天上,终赖银河接世间”和“毕使海涯能拔宅,三秦二十四畿寰”则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和对崔学士的祝愿,展现了诗人对未来的乐观态度和对友人的深厚情谊。

诗词解析:

  • 首句“半因同醉杏花园”,回忆与崔学士共醉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
  • “尘忝鸿炉与铸颜”,比喻自己在崔学士的光辉下显得微不足道,表达了对崔学士的敬仰。
  • “已脱素衣酬素发”,表示自己已经摆脱了平凡的生活,追求更高的境界。
  • “敢持青桂爱青山”,表达了对自然和美好事物的向往,以及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 “虽知珠树悬天上”,比喻高不可攀的事物,表达了对未来的希望。
  • “终赖银河接世间”,比喻连接天地的桥梁,表达了对未来的乐观态度。
  • “毕使海涯能拔宅”,寄托了对未来的希望,希望自己能够有所成就。
  • “三秦二十四畿寰”,表达了对崔学士的祝愿,希望他能够在广阔的天地中有所作为。

意象分析:

  • 杏花园:象征美好的聚会和友谊。
  • 鸿炉:比喻崔学士的才华和地位。
  • 铸颜:比喻崔学士的容貌和风采。
  • 素衣:象征平凡的生活。
  • 素发:象征朴素的外表。
  • 青桂:象征高洁的品质。
  • 青山:象征自然和美好的事物。
  • 珠树:象征高不可攀的事物。
  • 银河:象征连接天地的桥梁。
  • 拔宅:象征迁居或升迁。
  • 三秦:象征古代的陕西地区。
  • 二十四畿:象征古代的行政区划。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尘忝鸿炉与铸颜”中的“鸿炉”比喻什么? A. 崔学士的才华和地位 B. 诗人的才华和地位 C. 平凡的生活 D. 自然和美好的事物
  2. 诗中“已脱素衣酬素发”表达了什么意思? A. 诗人已经摆脱了平凡的生活 B. 诗人对自然和美好事物的向往 C. 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D. 诗人对未来的希望
  3. 诗中“敢持青桂爱青山”中的“青桂”象征什么? A. 高洁的品质 B. 平凡的生活 C. 自然和美好的事物 D. 高不可攀的事物
  4. 诗中“虽知珠树悬天上,终赖银河接世间”表达了什么? A. 对未来的希望 B. 对崔学士的祝愿 C. 对自然和美好事物的向往 D. 对高洁品质的追求

答案:

  1. A
  2. A
  3. A
  4.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赠卫八处士》: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希望。
  • 王维的《送别》: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和对自然的热爱。

诗词对比:

  • 黄滔的《寄同年崔学士》与杜甫的《赠卫八处士》都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厚情谊和对未来的希望,但黄滔的诗更多地表达了对崔学士的敬仰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杜甫的诗则更多地表达了对友人的离别之情和对自然的热爱。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全唐诗》:收录了黄滔的全部诗作,是研究黄滔诗歌的重要资料。
  • 《中国古代文学史》:详细介绍了唐代诗歌的发展历程和代表诗人,对理解黄滔的诗歌有重要帮助。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赠馀杭唐异处士 依韵和孙之翰对雪 鵰鹗在秋天 和人游嵩山十二题其二·拜马涧 送陈环秀才游金陵 睢阳学舍书怀 和并州大资政郑侍郎秋晚书事 访陕郊魏疏处士 依韵和并州郑宣徽见寄二首 和杨畋孤琴咏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止字旁的字 蝇蚋 不丧匕鬯 一支半节 妙舞 先构 包含愁的词语有哪些 大法小廉 代人受过 巾字旁的字 窈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建之底的字 举步生风 耳字旁的字 匸字旁的字 敢为敢做 所事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