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阳春曲·春景》

时间: 2025-05-09 00:40:56

诗句

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

一春能得几晴明?

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

绿窗春睡觉来迟。

谁唤起?

窗外晓莺啼。

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

洛阳花酒一时别。

春去也,闲煞旧蜂蝶。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40:56

原文展示

几枝红雪墙头杏,
数点青山屋上屏。
一春能得几晴明?
三月景,宜醉不宜醒。

残花酝酿蜂儿蜜,
细雨调和燕子泥。
绿窗春睡觉来迟。
谁唤起?窗外晓莺啼。

一帘红雨桃花谢,
十里清阴柳影斜。
洛阳花酒一时别。
春去也,闲煞旧蜂蝶。

白话文翻译

几枝墙头的杏花如红雪般绚烂,
几处青山宛如屏风般矗立在屋顶。
春天里能有多少晴朗的日子呢?
三月的景致,适合饮酒而不宜清醒。

残花正在酝酿蜜蜂的蜜,
细雨也在调和燕子的泥。
春天的绿窗里我睡得很晚。
是谁唤醒我?窗外传来黄莺的啼鸣。

一帘红雨落尽桃花,
十里清阴里柳影斜斜。
洛阳的花酒一时匆匆别离。
春天已去,旧时的蜂蝶也显得闲散。

注释

  • :杏树,春天开花的树木,象征春天的到来。
  • 雪墙:形容杏花的洁白和美丽。
  • 晴明:晴朗明亮的天气。
  • 宜醉不宜醒:春天的景色美好,适合醉酒享受,而不宜清醒思考。
  • 酝酿:积蓄、酿造。
  • 燕子泥:燕子用泥巴筑巢,细雨调和泥土的意象,寓意春天的生机。
  • 绿窗春睡:绿窗象征春天,春天的睡眠延续到晚。
  • 晓莺啼:清晨黄莺啼叫,唤醒春天的气息。
  • 红雨:指桃花落下的花瓣,像红色的雨。
  • 闲煞:闲得无所事事,指春天已去,蜂蝶也失去活力。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胡祗遹,元代诗人,其诗风清新自然,善于描写自然景物,情感细腻,常通过描绘春夏秋冬的变化来表达内心的感受。

创作背景

《阳春曲·春景》创作于春天,正值万物复苏、花开鸟鸣的时节,诗人通过细腻的描写将春天的美景与自己的内心感受相结合,表达对春天的珍惜与感叹。

诗歌鉴赏

这首《阳春曲·春景》以春天的美丽景致为背景,透过鲜活的意象展现出诗人对春天的热爱与感慨。开篇以“几枝红雪墙头杏”引入,生动地描绘出春天的生机,杏花绚烂如雪,给人以美的享受。接着,诗人感慨春天晴朗的日子少之又少,暗示春天的短暂和珍贵。接下来的“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则描绘了春天中花朵的残留与蜜蜂的忙碌,细雨滋润着燕子的巢穴,表现出春天的和谐美好。

在“绿窗春睡觉来迟”一句中,诗人通过“春睡”展现了一种悠闲自在的生活态度,但又被窗外的黄莺啼叫唤醒,凸显出春天的活力与生命的律动。最后,诗人总结春天的短暂与离别,表达对春天的依依不舍。整首诗情景交融,情感真挚,既有对春天美景的赞美,也有对时间流逝的无奈,展现了诗人深刻的思考与感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几枝红雪墙头杏:墙头的杏花如红雪般美丽,色彩鲜艳,象征春天的到来。
  • 数点青山屋上屏:青山如屏风般环绕在屋顶,形成美丽的自然画面。
  • 一春能得几晴明?:春天的晴朗日子少之又少,表达了对美好时光的珍惜。
  • 三月景,宜醉不宜醒:三月的美景适合陶醉其中,而不宜清醒思考,表现出对春天的迷恋。

修辞手法

  • 比喻:如“红雪”比喻杏花的美丽,增强了视觉的冲击力。
  • 拟人:如“谁唤起?”赋予窗外的黄莺以生命,增强情感的共鸣。
  • 对仗:整首诗运用对仗工整的句式,增强了音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热爱与珍惜,对时间流逝的感叹,构建出一种悠闲、恬淡的生活情境,反映了人们对美好时光的珍视和对生命的思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杏花:代表春天的美丽与生机。
  • 青山:象征自然的宁静与和谐。
  • 蜂蜜:象征劳动与甜美的生活。
  • 黄莺:代表春天的声音与活力。
  • 桃花:象征春天的短暂之美。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几枝红雪”指的是哪种花?

    • A. 桃花
    • B. 杏花
    • C. 李花
    • D. 梅花
  2. 诗中提到“谁唤起”的对象是?

    • A. 燕子
    • B. 蜜蜂
    • C. 黄莺
    • D. 杏花
  3.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

    • A. 对春天的热爱与珍惜
    • B. 对秋天的思念
    • C. 对夏天的期待
    • D. 对冬天的厌恶

答案

  1. B
  2. C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春望》 杜甫
  • 《春夜喜雨》 杜甫
  •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韩愈

诗词对比

  • 《春望》:同样描绘春天的景象,但多了一层忧国忧民的情感。
  • 《春夜喜雨》:着重于春雨对春天的滋润,更加细腻地展现自然的恩赐。

参考资料

  • 《元代诗人全集》
  • 《古诗词鉴赏指南》
  • 《诗经与古诗词对比研究》

译文

几枝初开的杏花红雪般堆在土状,点点青山如画屏一样隐现在屋上。一个春季,能有几天这样明媚、晴朗?阳春三月的景致令人陶醉,只适合醉眼朦胧地而不适合清醒地去欣赏。 花虽残了,蜂儿却把它酿成了蜜,雨虽来了,燕子却借它调好了筑窝的泥。绿荫窗下,浓睡的我醒来已经很晚了。是谁把我叫起?是那窗外早晨鸣叫的黄莺。 像一帘红雨飘下,那是凋谢了的桃花,十里长的柳荫,树影儿歪斜。一时间来洛阳赏花饮酒的人纷纷都告别了。春天归去了,闲坏了旧日里忙于采花的蜂蝶。

注释

赏析

几枝红雪墙头杏,数点青山屋上屏。一春能得几晴明?三月景,宜醉不宜醒。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绿窗春睡觉来迟。谁唤起?窗外晓莺啼。一帘红雨桃花谢,十里清阴柳影斜。洛阳花酒一时别。春去也,闲煞旧蜂蝶。   以“阳春曲”曲牌写春景,可谓名副其实。这组“阳春曲”包括三支小令,渲染出一派风和日丽、蝶逐蜂嚷、百花争艳的烂漫春色。虽是一组曲,但三首又各有侧重。   第一首可名之为“春晴”。首两句写景。首句写墙头杏花。这里的杏花不仅有数支,而且像堆琼砌玉的红雪般,这就突出了花的繁茂。这里的杏花是是晴天的景物。次句写青山。由于青山在屋后较远的地方,所以看上去像一架屏风。“一春能得几晴明?”强调这晴的难得,这一问句流露出了作者满意的心情。“三月景,宜醉不宜醒”,是在赞美令人陶醉的阳春三月,显示了作者悠然自得的心态。   第二首可名之为“春睡”。“残花酝酿蜂儿蜜,细雨调和燕子泥。”花虽然残了,蜂儿却还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从残蕊中采蜜。这样的残花依然是美好的,不给人以零落凄凉之感。春雨往往令赏春者扫兴,可是燕子却还在雨中穿梭忙碌,衔泥筑窠,纷纷的细雨不但没有妨碍它们,反而帮助它调和泥土。燕子这是非常感激这细雨。燕子无情,人是有情的,这是诗人在赞美春雨。这两句体现了作者对生活观察的细致入微,从小小的虫鸟活动中看出了春意。作者以喜悦的心情写了残花、细雨,写了春的另一种旖旎。“绿窗春睡觉来迟”写窗内人的浓睡,似与窗外的燕、蜂无关,但一个“春”字点出了前后的内在联系,又加一个“绿”字对“春”做了补充,窗内窗外联成一片了。睡意之酣畅,正因为春天气候之宜人。“觉来迟”,毕竟还是醒了。是因为“窗外晓莺啼”惊醒的,这是对莺声的欣悦。这里写浓睡,是写了春天;写醒叫觉,也是写春天;都写了春天的美好。   第三首可名之曰“春归”。首两句写春归的景色。上句写近景,下句写远景。“一帘红雨桃花谢”是房前景象。 “十里清阴柳影斜”是放眼远望的景象。初春之柳,是淡黄疏影;绿柳成荫已是春深了。两句构成残春景象,却仍然是美的:红花绿柳,相映成趣,色彩鲜丽,令人赏心悦目。下一句写人对春去的依依不舍。名花之城洛阳的人们赏春的人比平时多起来,是因为春已无多,也有为春饯别之意。最后两句,作者感叹:“春去也,闲煞旧蜂蝶。”没有了花,蜂蝶自然无所事事了。虽是感叹惋惜,却并不感伤。   总之,这组曲子将春意写得十分浓丽,使人得到暖融融、醉醺醺的感受,并在细小的物像中显出大自然复苏后的生机。三首曲子除了在内容上各有侧重外,在写法上也注意了变化。第一首论述,第二首问答,第三首感叹。三首比照,浑然一体而又多姿多彩。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送吴悦游韶阳 夏日南亭怀辛大 秦中感秋寄远上人 陪张丞相祠紫盖山,途经玉泉寺 陪李侍御访聪上人禅居 题李十四庄兼赠綦毋校书 送吴宣从事 题大禹寺义公禅房 示孟郊 登岘山亭,寄晋陵张少府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温泔清 名门世族 人心汹汹 执鞭坠蹬 己字旁的字 釒字旁的字 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大全_丰富天气表达的词汇 文字旁的字 接耳交头 金玦衣厖 风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风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曰字旁的字 金字旁的字 拼音zi的汉字汇总_zi的常用字详解 鬼蜮伎俩 明教不变 导官 剪开头的成语 菊的繁体字怎么写?菊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土字加一笔常用字汇总_土字加笔画的汉字详解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