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5:05:0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05:01
原文展示:
散木轩中一散仙,形虽如槁气苍然。
路松正自为明误,社栎还因不用全。
梁栋无心聊阅世,山林有地可长年。
碧窗日静忘机事,悟得南华第四篇。
白话文翻译:
在散木轩中有一位洒脱的高士,虽然外形像枯木,气质却苍老而清冷。
路旁的松树因误解而自得,社里的栎树却因不被重用而孤独。
梁栋无意中闲聊世事,山林中有地方可以长久栖息。
在宁静的碧窗前,忘却了世间的纷扰,终于领悟了《南华经》第四篇的道理。
注释: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翥,元代诗人,擅长山水诗,追求自然与内心的和谐。他的诗歌常常反映出隐逸生活的理想与对世俗的超然态度。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通过高士形象表达对理想生活的向往,以及对世俗纷扰的超然态度。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位洒脱高士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世俗的淡漠。开篇的“散木轩中一散仙”,即刻将读者带入一种清幽的氛围,隐喻着这种高士生活的洒脱与与世无争。接着,诗人借用松与栎的对比,展现了不同的生命状态。松树的自得与栎树的孤独,反映了生活的多样性与个体的选择。
中间的“梁栋无心聊阅世”,则表现了对世俗事务的淡然态度,似乎在强调一种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最后一句“悟得南华第四篇”,更是点题,表明高士在宁静中得到了对道家思想的领悟,这种领悟不仅是对哲理的理解,更是对内心的宁静追求。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深邃的意境,展现了元代文人对隐逸生活的理想和对自然的向往,展示出一种哲学的深度与艺术的美感。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强调对隐逸生活的追求与哲理的领悟,表现出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与自我内心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散木轩中的“散仙”主要象征什么?
A. 追求名利
B. 追求自由
C. 追求财富
D. 追求权力
诗中提到的“南华第四篇”指的是哪部著作?
A. 《道德经》
B. 《南华经》
C. 《庄子》
D. 《论语》
答案: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