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读瀛海喜其绝句清远因口号数诗示九成皆寔意也 其一》

时间: 2025-05-01 01:54:08

诗句

一日粮船到直沽,吴罂越布满街衢。

新诗将作如千首,为问郯郎有买无。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4:08

原文展示:

一日粮船到直沽,
吴罂越布满街衢。
新诗将作如千首,
为问郯郎有买无。

白话文翻译:

一天,粮船抵达直沽,
街道上满是吴罂与越布。
我将要写出千首新诗,
想问问郯郎有没有人来购买。

注释:

  • 粮船:运送粮食的船只。
  • 直沽:直沽是指直沽港,位于今天津,是古代重要的港口之一。
  • 吴罂:指吴地出产的罂粟,罂粟的种子常被用作调料。
  • 越布:指越地出产的布料,越地即今浙江一带,以织造精美的布料而著称。
  • 郯郎:郯郎是古代一个地名,指的是郯国的士人,诗中用以代表有文化的人士。

典故解析:

  • 郯郎:在古代文学中,郯郎常被用作文人雅士的代表,诗人以此呼唤对新诗的认可与赏识。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张翥(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擅长五言绝句,其作品多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注,语言清新,风格洒脱。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经济逐渐恢复的时期。张翥通过描写粮食的运输与市场繁荣,反映出当时经济生活的变化,同时表达了自己对诗歌创作的热情与期待。

诗歌鉴赏:

这首诗的开头以“粮船到直沽”开启,立即将读者带入一个生动的场景。粮船的到来不仅象征着物资的供应,也让人感受到市场的繁荣。接着,诗人提到“吴罂越布”满街而溢,展现了市场的丰富多彩,体现了经济的活跃和文化的交融。

在接下来的两句中,诗人表示自己将要创作“千首新诗”,这一表达既流露出自信,也暗示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追求。最后一句“为问郯郎有买无”则是引入了一个问题,既是对潜在读者的呼唤,也反映了诗人对市场反响的关心,暗示着他对文化价值的思考。

整首诗节奏明快,意象鲜明,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情和对文化传承的渴望。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这种对生活的关注与思考是尤为珍贵的。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一日粮船到直沽:描绘了一个粮船抵达的场景,暗示着物资的流通与生活的安定。
  2. 吴罂越布满街衢:展示了市场的繁荣,吴地的特产与越地的布料共同构成了热闹的场景。
  3. 新诗将作如千首:表明诗人对创作的信心,期待能写出许多作品。
  4. 为问郯郎有买无:诗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欣赏与购买,体现了对文化市场的关注。

修辞手法:

  • 对仗:如“吴罂越布”结构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比喻:将诗歌创作比作丰收的粮食,形象生动。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繁荣的赞美与对自己创作的热情,同时也反映了对文艺市场的关注与期待。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粮船:象征着生活的富足。
  • 吴罂、越布:代表着文化与经济的交融,体现了地域特色。
  • 新诗:象征着创新与活力,表达了诗人对文学的信念。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这首诗的作者是:

    • A. 李白
    • B. 张翥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一日粮船到直沽”中的“直沽”指的是:

    • A. 一个地名
    • B. 一种粮食
    • C. 一种船只
    • D. 一种货币
  3. 诗中提到的“吴罂”是指:

    • A. 一种鱼
    • B. 一种布
    • C. 一种花
    • D. 一种调料

答案:

  1. B
  2. A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静夜思》
  • 杜甫《春望》
  • 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诗词对比:

  • 张翥 vs. 杜甫:两位诗人均关注社会现实,但张翥的作品更多体现生活的乐观与活泼,而杜甫则多表现出忧国忧民的情怀。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
  • 《中国古典诗歌鉴赏》
  • 《张翥诗文研究》

相关查询

山居贻裴十二迪 陆著作挽歌 杂诗二首 效古二首 仲夏入园中东陂 泊舟贻潘少府 使过弹筝峡作 夜到洛口入黄河 过新丰道中 题眄上人禅居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在官言官,在府言府 包含迹的成语 玲珑剔透 闲伏 隆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采字旁的字 弋字旁的字 仲景 脱皮掉肉 八字旁的字 曰字旁的字 宴尔新婚 来者不善 包含鹭的词语有哪些 秤水 混淆黑白 花魂 艮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