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2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22:06
晨登凉风台,暮走邯郸道。
曜灵何赫烈,四野无青草。
大军北集燕,天子西居镐。
妇人役州县,丁男事征讨。
老幼相别离,哭泣无昏早。
稼穑既殄绝,川泽复枯槁。
旷哉远此忧,冥冥商山皓。
东风吹大河,河水如倒流。
河洲尘沙起,有若黄云浮。
赪霞烧广泽,洪曜赫高丘。
野老泣相语,无地可荫休。
翰林有客卿,独负苍生忧。
中夜起踯躅,思欲献厥谋。
君门峻且深,踠足空夷犹。
清晨我登上凉风台,傍晚走在邯郸的路上。
那耀眼的阳光何其炽烈,四周却没有一片绿草。
大军北上聚集在燕地,天子却西居在镐京。
妇女都在承担繁重的劳役,壮年男子则去征战。
老幼相互离别,哭泣声不断,昼夜不停。
庄稼已经毁坏,河流也再次干枯。
我的忧愁是如此遥远,仿佛冥冥中商山的皓月。
东风吹拂着大河,河水仿佛要倒流。
河洲上尘沙飞扬,像是黄云浮动。
红霞映照着广阔的泽地,阳光照耀着高高的山丘。
乡野的老人相互倾诉,已无处可栖息。
翰林中的客卿,独自承担着苍生的忧虑。
半夜我起来踱步,想要献上我的谋略。
君王的门庭高深,我在外徘徊却无处可去。
《效古二首》是一首描写战乱与民生疾苦的诗,诗中通过对比清晨的宁静与傍晚的愁苦,展现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切忧虑。开篇描绘了诗人登高远望,看到的却是炽热的阳光下荒凉的土地,反映出当时战乱带来的荒芜与苦难。接着,诗人通过对士人和普通百姓的描写,展现了战争对家庭和社会的破坏,尤其是老幼的离别与哭泣,增添了悲伤的氛围。后半部分,诗人采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与人们的愁苦相结合,表现出内心的惆怅和无奈。最后,诗人站在君王的门前,踌躇不前,表达了他对国家命运的深思与无力,令人感受到一种悲壮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中心思想在于表现战乱给人民带来的苦难,以及对国家命运的忧虑,反映了诗人深厚的家国情怀。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大军”主要指什么?
诗人如何表达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诗中“河水如倒流”暗示了什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