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14:5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14:57:42
为嫌迟暮剧伤神,强理铅华羞向人。
未必秋风偏厚我,自然名种不争春。
浓蒸滋味条条苦,细发牢愁色色新。
历尽冰霜年已老,空怜白帝有生臣。
这首诗表达了对晚秋时节的感慨。诗人因为嫌弃暮年带来的忧伤,强迫自己抚平内心的铅华之怨,不愿意在他人面前显露出来。或许秋风并没有特别厚待我,毕竟自然之中的名种并不争春。浓厚的滋味令人痛苦,细腻的忧愁却又带来了新的感受。经历了冰霜的洗礼,我已年老,只能空自怜惜白帝(指白帝城)所拥有的臣子。
吴之英,近代诗人,以其清新自然的风格著称。他的诗作常以个人情感为核心,反映社会现实,展现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此诗作于诗人的晚年,正值他对人生的反思之际,内心充满了对时间流逝的感慨和对生命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独特感受与深刻思考。诗人以“迟暮”作为开篇,显现出对晚年深切的忧伤和对生命流逝的无奈。在“强理铅华羞向人”中,诗人表明了对虚假外表的反感与拒绝,暗示自己内心的挣扎与矛盾。接下来的“未必秋风偏厚我”则反映了对自我价值的思考,似乎在说即便是秋天的风也未必对他有特别的恩惠,强调了自然界的公平与无情。
“浓蒸滋味条条苦,细发牢愁色色新”则是对生活经历的深刻总结,浓厚的生活体验带来了无尽的苦涩,而细微的忧愁却又能在某种程度上给人新的感触。这种对比进一步加深了诗歌的情感层次,使读者对诗人的感受有更深的共鸣。
最后,诗人在“历尽冰霜年已老”中表达了对自己老去的无奈与感伤,尽管已是白头,但仍“空怜白帝有生臣”,这不仅是对历史的缅怀,也是一种对生命价值的思考,显现出诗人对过往的遗憾与对未来的无力感。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生命的无奈与感慨,探讨了秋天的象征意义,表达了诗人对自我价值的反思和对岁月流逝的感慨。
诗人对“迟暮”的态度是:
A. 忧伤
B. 开心
C. 无所谓
D. 期待
诗中提到的“铅华”指的是:
A. 内心的真实
B. 外表的虚华
C. 自然的美丽
D. 生活的苦涩
“白帝”在诗中代表:
A. 年轻的希望
B. 历史的回忆
C. 自然的风光
D. 个人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