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踏莎行 其三 十九部仄韵》

时间: 2025-05-07 09:40:16

诗句

浩宇乘鸢,湍江激苇,挟风疾渡重山水。

相思最是促归程,一时恨不三千里。

剪烛妆台,弄梳发髻,闻香依旧当年味。

余生已付眼前人,从今不复看花媚。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40:16

原文展示:

浩宇乘鸢,湍江激苇,挟风疾渡重山水。相思最是促归程,一时恨不三千里。剪烛妆台,弄梳发髻,闻香依旧当年味。余生已付眼前人,从今不复看花媚。

白话文翻译:

在广阔的天空中,乘着风筝飞翔,湍急的江水激荡着芦苇,夹着风疾速渡过重重山水。最让人心焦的就是思念,恨不得一瞬间就能回到三千里之外。点亮蜡烛,妆扮梳理发髻,香气依旧如当年那样迷人。我的余生已经交给眼前这个人,从今往后不再去欣赏花的美丽。

注释:

  • 浩宇: 广阔的天空。
  • 乘鸢: 乘着风筝,象征自由的飞翔。
  • 湍江激苇: 湍急的江水激荡着芦苇,表现自然的生动。
  • 挟风疾渡: 夹着风快速渡过,形容行程的迅速。
  • 相思: 思念之情。
  • 剪烛妆台: 点燃蜡烛,整理妆容的地方。
  • 弄梳发髻: 梳理发髻,描绘了女性的细腻生活。
  • 余生已付眼前人: 表达对伴侣的承诺。

典故解析:

这首词中没有明显的典故,但“相思最是促归程”反映了古代文人对思念的普遍感受,而“剪烛妆台”则常出现在古诗词中,象征着女性的美丽与柔情。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崔荣江,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意象而闻名。其作品多关注人际关系和生活细节,擅长用简练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情感。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现代社会背景下创作的,反映了现代人对爱情和生活的思考。诗中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切感受和对未来生活的期望。

诗歌鉴赏:

《踏莎行 其三》展现了对自然景观与爱情情感的深刻交融。开篇以“浩宇乘鸢”引入,展现了无限的天空与自由的向往。接着,通过“湍江激苇”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生动而急迫的氛围,仿佛在暗示着诗人急于归家的心情。尤其是“相思最是促归程”,更是将思念与归期紧密相连,表现出对爱人的深情牵挂。

诗中“剪烛妆台,弄梳发髻”描绘了女性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种温馨而柔美的意象,与上文的急切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对比不仅突显了爱之深沉,也让人感受到生活的细腻与温暖。而最后一句“余生已付眼前人,从今不复看花媚”则是对未来的坚定承诺,诗人已经将自己的一生交给了眼前的爱人,表明了对爱情的忠诚与专一,掩盖了对外界美好事物的视而不见,显现出对爱情的坚贞。

整首词在意象的运用上达到了高度的和谐,情感的流动在字里行间中自然而然,给人以深深的共鸣与思考。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浩宇乘鸢: 表达了在广阔天空中自由飞翔的感觉,象征着无拘无束的心境。
  • 湍江激苇: 描绘了江水的急流和芦苇的摇曳,表现了自然的活力。
  • 挟风疾渡重山水: 通过风与水的结合,展现了快速而又艰辛的旅途。
  • 相思最是促归程: 强调了思念让归途显得格外急迫。
  • 一时恨不三千里: 反映了对远方爱人的浓烈思念。
  • 剪烛妆台: 细腻的生活场景,展现了女性的温柔和细心。
  • 弄梳发髻: 生活中的一种宁静与美好,象征着女性的魅力。
  • 闻香依旧当年味: 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
  • 余生已付眼前人: 表达了对恋人的坚定承诺。
  • 从今不复看花媚: 说明了对爱情的专一,抛弃其他的诱惑。

修辞手法:

  • 比喻: “浩宇乘鸢”比喻自由的追求。
  • 拟人: “湍江激苇”赋予自然以生命。
  • 对仗: 诗句之间的对称结构,增强了音韵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主题围绕着深切的爱情、思念的折磨以及对未来的承诺,表现了现代人在爱情中追求真挚与恒久的情感。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浩宇: 象征广阔无垠,隐喻自由与希望。
  • 湍江: 代表生活的急促与变幻。
  • 芦苇: 象征柔情与生命力。
  • 蜡烛: 代表温暖的家庭生活与爱情的细腻。
  • 香气: 代表美好的回忆与情感的细腻。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剪烛妆台”主要表现了什么? A. 自由
    B. 温馨的生活
    C. 自然的美丽

  2. “相思最是促归程”这句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对未来的期待
    B. 对爱人的思念
    C. 对生活的无奈

  3. 诗中提到的“余生已付眼前人”表达了什么? A. 对他人的依赖
    B. 对爱情的承诺
    C. 对生活的失望

答案:

  1. B
  2. B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白《月下独酌》
  • 温庭筠《更漏子》

诗词对比:

崔荣江的《踏莎行 其三》与李白的《月下独酌》都表达了对爱的思念与生活的感悟,但崔荣江侧重于细腻的生活场景与情感的承诺,而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孤独与对酒的寄情。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反映出不同的时代背景与文化内涵。

参考资料:

  • 《中国古典诗词鉴赏》
  • 《现代诗歌导读》
  • 《诗词的语言艺术》

相关查询

送秦秘监以显谟知潼川 送安同知赴阙五首 次韵黄侍郎海棠花下怯黄昏七绝 讲筵侍立 其二 张运判 其二 杨尚书生日 八月十五日夜月意偃蹇夜久微明须臾复瞻叔兄 高不疑与客登梁昭明钓台李肩吾和前诗见遗用 次肩吾庆生日韵 题贾伯用大龙阡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牛字旁的字 雨字头的字 包含痛的词语有哪些 认做 焚开头的成语 澶渊 疏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庸弱 祖龙一炬 祝秝 明眸善睐 胡肥锺瘦 稳若泰山 金字旁的字 疋字旁的字 颖异 車字旁的字 求全责备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