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鹧鸪天》

时间: 2025-05-04 03:31:42

诗句

打叠归装剩一肩。

只凭忠信涉狼烟。

太湖湖水曾亲见,应讶飞车入浙边。

行不得,睡无眠。

亦知今夕是何年。

梅花不管兴亡事,绿惨红嫣总可怜。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3:31:42

原文展示:

鹧鸪天 打叠归装剩一肩。
只凭忠信涉狼烟。
太湖湖水曾亲见,应讶飞车入浙边。
行不得,睡无眠。
亦知今夕是何年。
梅花不管兴亡事,
绿惨红嫣总可怜。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绘了一个人肩上背负着行囊,归来的路途艰辛,只能凭借忠诚与信念在战乱的烟火中行走。太湖的湖水曾经见证过他的身影,而如今却只能惊讶于那飞驰的列车进入了浙江的边境。此时此刻,他既无法前行,也无法入眠,心中清楚今天是什么年份。梅花对于兴亡并不在意,绿叶和红花依旧让人感到怜惜。

注释:

  • 打叠:指把物品整理、收拾好。
  • 狼烟:指战争的烟火,象征战乱和动荡。
  • 飞车:指现代交通工具,象征时代的变迁。
  • 梅花:梅花常被视为坚韧和高洁的象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刘三,近代诗人,生于清末,生活在社会动荡的年代,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交融。他的诗风常常带有悲凉和深思,善于通过自然景物抒发情感。

创作背景:此词创作于历史动荡的时期,诗人面对社会变革,感受到个人命运的无奈与国家兴亡的悲哀,试图通过自然意象反映内心的挣扎与思考。

诗歌鉴赏:

这首《鹧鸪天》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变迁、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在一系列生动的意象中,诗人以“打叠归装剩一肩”开篇,传达出一种负重而归的沉重感,接着通过“忠信”与“狼烟”的对比,表达了对忠诚的坚守与战争的无奈。太湖的湖水作为见证者,承载了诗人对过往的回忆与现实的冲突。

接下来的“行不得,睡无眠”更是将诗人的心境推向高潮,表达了对现实的无力感与对未来的迷茫。最后以“梅花”作为结尾,虽身处动荡,却依然能够欣赏自然的美好,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坚韧与对生活的热爱。这种情感的交织,使整首词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与人性的光辉。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1. 打叠归装剩一肩:在归来的路上,肩上背负的行囊显示了旅途的艰辛。
    2. 只凭忠信涉狼烟:在战乱中,依靠的是忠诚和信念。
    3. 太湖湖水曾亲见:太湖的水见证了诗人的经历与过往。
    4. 应讶飞车入浙边:现代交通的迅捷与历史的沉重形成对比。
    5. 行不得,睡无眠:表明诗人的心境烦乱,无法前行和安眠。
    6. 亦知今夕是何年:意识到时光流逝与自身处境的困惑。
    7. 梅花不管兴亡事:梅花不受历史变迁的影响,反而显得高洁。
    8. 绿惨红嫣总可怜:对生命的苦与美感到怜惜,体现诗人的感性。
  • 修辞手法

    • 比喻:将现代交通比作历史的对比,体现时代的变迁。
    • 拟人:梅花被赋予情感,表现出对兴亡无所畏惧的态度。
  •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感叹与个人命运的无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的向往和内心的坚韧。

意象分析:

  • 梅花:象征坚韧与高洁,尽管经历风雨,依然傲然绽放。
  • 太湖:作为见证者,象征历史的沉淀与时间的流逝。
  • 狼烟:象征战争与动荡,反映了时代的动荡不安。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狼烟”指代什么?

    • A. 自然灾害
    • B. 战争
    • C. 旅行
  2. 诗人对梅花的态度是:

    • A. 漠不关心
    • B. 高度赞美
    • C. 感到怜惜
  3. 诗中“行不得,睡无眠”表达了诗人的:

    • A. 快乐
    • B. 无奈
    • C. 忧伤

答案

  1. B
  2. C
  3. 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纳兰性德《木兰花》

诗词对比

  • 与李白《将进酒》相比,两者都表达了对人生苦短的感慨,但刘三更侧重于历史的沉重与个人的无奈,而李白则更多地展现豪情与纵酒的洒脱。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宋词三百首》
  • 相关的文学评论与现代解读文章。

相关查询

皇太后阁六首 荆州十首 其九 陶骥子骏佚老堂二首 其二 次韵钱越州 书双竹湛师房二首 其一 阳关曲·中秋月 减字木兰花·寓意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 送晁美叔发运右司年兄赴阙 送王竦朝散赴阙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浩的词语有哪些 立字旁的字 刺激 粗陋 远山芙蓉 角字旁的字 戎马仓皇 霞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贝字旁的字 顾言 木构 眼压 兵老将骄 长目飞耳 刻骨崩心 癶字旁的字 木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