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皇太后阁六首》

时间: 2025-05-09 02:54:56

诗句

彤史年来不绝书,三朝德化妇承姑。

宫中侍女减珠翠,雪里贫民得裤襦。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2:54:56

原文展示:

彤史年来不绝书,
三朝德化妇承姑。
宫中侍女减珠翠,
雪里贫民得裤襦。

白话文翻译:

自古以来的史书记录不断,
三朝的德政由女子继承。
宫中的侍女减少了珠宝与华服,
贫民在雪中得到了裤子与襦衣。

注释:

字词注释:

  • 彤史:指古代的史书,"彤"有红色之意,古代史书多用红纸书写。
  • 德化:指品德和教化,强调良好的品德影响。
  • 承姑:指女子继承家族的责任或地位,"姑"可指长辈女性。
  • 侍女:宫中的女侍从,负责照顾皇后或妃子。
  • 珠翠:珠宝和翠玉,形容华丽的装饰。
  • 裤襦:裤子和上衣,指普通的衣物。

典故解析:

  • 三朝德化:可能指的是汉、唐、宋等朝代以德治国的理念,尤其是在女性身上承载了家族的道德责任。
  • 雪里贫民:暗指寒冬中贫困百姓的艰辛生活,体现了对社会底层的关心。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词风格多样,尤其擅长豪放派与婉约派的结合。

创作背景:

《皇太后阁六首》创作于苏轼被贬时期,正值社会动荡与个人失意之时。诗中反映了他对社会现象的观察与思考,呼应了当时的政治风气与人情冷暖。

诗歌鉴赏:

这首诗以简单的四句展现了深厚的历史感与社会关怀。开头两句通过“彤史”与“三朝德化”将个人命运与国家历史紧密相连,彰显出历史的延续性与文化的传承。苏轼在这里不仅仅是在书写个人的感受,更是在借用历史背景对当下的女性地位进行反思。

后两句则转向对比,描绘了宫中奢华的侍女与雪中艰难的贫民,形成鲜明对照。这种对比不仅让人感受到社会的不平等,也让人反思权力与财富的真正意义所在。诗中所流露的同情心与人文关怀,体现了苏轼作为一位文人的责任感。

整首诗在用词上简练而有力,意象深刻,情感真挚,展现了苏轼在困境中对社会的思考与关怀,发人深省。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彤史年来不绝书:史书的记录从古至今不断流传,强调历史的延续性。
  2. 三朝德化妇承姑:女性在家族及社会中的责任与义务被一代又一代传承。
  3. 宫中侍女减珠翠:宫中的侍女因时局变化,失去了往日的奢华装饰。
  4. 雪里贫民得裤襦:表现出对贫民的关心,他们在困境中得到的仅是简单的衣物。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宫女与贫民的对比,突显社会的贫富差距。
  • 象征:雪象征着寒冷与困苦,裤襦则象征着基本生存所需。

主题思想:

整首诗以历史为背景,表达了对女性地位的反思与对社会不平等的关注,展现了对人性与社会责任的深刻理解。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彤史:象征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
  • 珠翠:代表奢华与权力的象征。
  • :象征贫困与寒冷,反映社会底层的艰辛。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皇太后阁六首》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苏轼
    C. 杜甫
    D. 白居易

  2. 诗中提到的“彤史”指的是什么? A. 诗集
    B. 史书
    C. 小说
    D. 画册

  3. 宫中侍女的变化反映了什么? A. 生活水平提高
    B. 社会地位的变化
    C. 权力的转移
    D. 贫富差距的加大

答案:

  1. B
  2. B
  3. D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杜甫的《兵车行》
  • 白居易的《卖炭翁》

诗词对比:

  • 苏轼与杜甫在社会问题上的关注有相似之处,杜甫的《兵车行》同样展现了对百姓疾苦的同情,但杜甫的风格更加沉重,而苏轼则更为平和与深刻,展现出不同的艺术表现手法。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苏轼全集》
  • 《宋代诗词选读》
  • 《中国古典诗词赏析》

相关查询

近传已有代者补之作诗见寄因次其韵 人日 寄吴元预 九日登楼二首 其二 九日登楼二首 赠林湘 观穫 荷珠 郊居杂兴 水调歌头·晚渡呼舟急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察里津保卫战 菊的繁体字怎么写?菊字繁体书写技巧与笔画顺序详解 描写天气的四字词语大全_丰富天气表达的词汇 寡情少义 烟霞沉痼 风繁体字怎么写?这份风字繁体详解,助你正确书写汉字_汉字繁体学习 珠申 面字旁的字 四佐 巧历 方字旁的字 拼音zi的汉字汇总_zi的常用字详解 衔石填海 步履艰难 皿字底的字 土字加一笔常用字汇总_土字加笔画的汉字详解 牙字旁的字 无冬无夏 又字旁的字 顷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