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鹧鸪天》

时间: 2025-07-28 11:24:44

诗句

曾共山游复水嬉。

旧同携处耐人思。

沧波一客愁空阔,不信秋来不费词。

鸥梦渺,雁书迟。

而今已是菊花期。

却看素影聪明甚,可向西风忆别离。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11:24:44

原文展示

曾共山游复水嬉。
旧同携处耐人思。
沧波一客愁空阔,
不信秋来不费词。
鸥梦渺,雁书迟。
而今已是菊花期。
却看素影聪明甚,
可向西风忆别离。

白话文翻译

曾经一起在山中游玩,又在水边嬉戏,
旧时携手的地方令人思念。
在广阔的沧波中,我这个旅人感到愁苦无边,
我不相信秋天的到来不会让我有话可说。
海鸥的梦遥远而渺小,雁的书信也迟迟未至。
如今已经是菊花盛开的时节,
但我却看到那素雅的影子显得格外聪明,
不禁在西风中怀念起曾经的别离。

注释

  • 曾共:曾经一起。
  • 水嬉:在水边嬉戏。
  • 耐人思:让人思念,令人沉思。
  • 沧波:广阔的水波,形容大海或江河。
  • 不信:不相信。
  • 菊花期:菊花盛开的时节,象征秋天。
  • 素影:清雅的身影。
  • 忆别离:怀念分别的情景。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郑元昭,清代诗人,精于词赋,风格清新脱俗。他的作品常常融入自然景观,表达个人情感与哲理思考,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创作背景

此诗写于秋季,正值菊花盛开之时,诗人借此时节思念往昔的友人和美好时光,表现出对友谊的珍视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诗歌鉴赏

《鹧鸪天》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个人情感的交融,展现了诗人对往昔美好时光的追忆与思考。诗的前两句“曾共山游复水嬉”通过简单的叙述勾勒出与友人一起游玩时的乐趣,反映了深厚的友谊。接下来“沧波一客愁空阔”则转向感慨,表达了在广阔的水面上,孤独的旅人感受到的无边愁绪,形成鲜明对比。

“而今已是菊花期”一句,时间的流逝让人感受到秋天的到来,也象征着成熟与离别。接下来的“却看素影聪明甚”则是对当下的反思,尽管面临别离,但那清雅的身影依然令人难以忘怀,展现出诗人对美好记忆的珍惜。

整首诗情感层次丰富,既有对友谊的向往,又有对时光流逝的无奈,表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与思念。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曾共山游复水嬉:回忆与友人曾经共游于山水之间,渲染出亲密无间的友情。
  2. 旧同携处耐人思:提到曾经携手的地方,令人深思与怀念。
  3. 沧波一客愁空阔:在广阔的水面上,旅人的愁苦似乎无边无际。
  4. 不信秋来不费词:不相信秋天的来临会无话可说,暗示即使愁苦也会有表达的需求。
  5. 鸥梦渺,雁书迟:海鸥的梦境遥远,雁的书信也迟迟未到,表现了思念的遥远与无奈。
  6. 而今已是菊花期:时间已到菊花盛开的季节,象征着秋天的来临。
  7. 却看素影聪明甚:看那素雅的身影显得聪慧而动人,引发对往昔的怀念。
  8. 可向西风忆别离:在西风中怀念那段离别的时光,情感愈加深刻。

修辞手法

  1. 对比:如“山游”与“水嬉”的对比,增强了情感的深度。
  2. 比喻:将孤独的心情联系到“沧波”,增强了诗的意境。
  3. 象征:菊花象征着秋天与成熟,富含哲理。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往昔友谊的追忆,表达了对时间流逝和友情珍视的深刻感慨,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思念。

意象分析

  • 山水:象征着美好的回忆与自然的和谐美。
  • 菊花:象征秋天的到来与生命的成熟。
  • 鸥与雁:象征思念与孤独,海鸥的梦与雁的书信传递着远方的情感。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菊花期”象征什么?
    A. 春天
    B. 秋天
    C. 冬天

  2. “鸥梦渺,雁书迟”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A. 高兴
    B. 思念
    C. 忧虑

  3. 诗中“沧波一客”指的是什么?
    A. 旅人
    B. 海鸥
    C. 菊花

答案

  1. B
  2. B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过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但更加侧重于个人的情感细腻,而郑元昭的《鹧鸪天》则在自然与情感的对比中展现出更丰富的人生哲思。

相关查询

幸秦始皇陵 九月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秋字 赠善书记 送兄赴饶 社日 寄赵紫芝 大慧禅塔 晚眺 初夏环秀庵即事 秋斋夜坐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临机立断 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雨珠 聱牙诘屈 挈领提纲 瓜字旁的字 踨天促地 掀风鼓浪 厂字头的字 促忙促急 俯仰一世 包含贝的词语有哪些 嗣宗 石字旁的字 足字旁的字 青裙缟袂 黍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