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8 14:02:3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8 14:02:38
闭门日日听风雨。
不道春如许。
老来犹自爱看花。
及至看花双眼被愁遮。
杏花不改胭脂面。
愁里惊相见。
花枝犹可慰愁人。
只是鬅鬙短鬓不禁春。
我关上门,每天听着风雨的声音。
却不知道春天竟是这样的美好。
年纪渐老,仍然喜欢看花。
但当我看花时,双眼却被愁苦遮蔽。
杏花依旧呈现出桃红的面容,
在愁苦中我惊讶地相遇。
花枝仍然可以安慰愁苦的人,
只是我的头发短而稀疏,无法抵挡春天的到来。
杏花在中国文化中常常象征着青春、爱情和希望,尤其是在春天的背景下。诗中提到的“杏花”不仅是一种花,更是诗人心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忆。
作者介绍:邵亨贞,元代诗人,擅长词曲,作品多描写自然景色与人情,风格清新自然。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元代,反映了作者在春天来临之际,面对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以“闭门听风雨”开篇,营造出一种孤独和隔绝的氛围,诗人似乎在生活的烦恼与愁苦中与春天失去了联系。通过“老来犹自爱看花”,诗人表达了虽年事已高,但对春花的热爱依然不减。然而,随着“及至看花双眼被愁遮”的出现,读者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哀伤,花的美丽在愁苦的遮蔽下变得难以直视。
“杏花不改胭脂面”一句,形象地描绘了杏花的娇美,仿佛在提醒诗人,即使生活再苦,春天的美丽依旧存在。然而,紧接着“愁里惊相见”,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美好的事物与愁苦的现实相互交织,令人难以释怀。
最后两句“花枝犹可慰愁人,只是鬅鬙短鬓不禁春”,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无奈与接受,尽管花枝可以带来些许安慰,但岁月的流逝却让他感到自己无法再像从前那样欣赏春天的美好。这种情感的交织,使得整首诗在欣赏美的同时,也充满了对时间无情的感慨。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向往与对岁月流逝的无奈,展现了人们在面对美好与苦痛时的复杂情感。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杜甫
C. 邵亨贞
D. 白居易
诗中提到的花是什么花?
A. 桃花
B. 杏花
C. 梨花
D. 菊花
诗人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愁苦
C. 忧伤与无奈
D. 愤怒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