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3 14:38: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3 14:38:08
嶓冢东流日变迁,
淤湖春麦绿成田。
渐繁生齿兵戈后,
试数儿童陇亩前。
西顾犹愁回纥马,
南漕久废运河船。
谈何容易匡时略,
搔首斜阳古郭边。
在嶓冢的东边,阳光随着时光的流逝而变化,
淤湖中春天的麦子已绿意盎然,变成了丰收的田野。
经历战乱后,渐渐多了孩童在田间嬉戏,
不妨数一数,孩子们在田埂上玩耍。
回头望去,依旧为回纥的马而感到忧愁,
南方的运河船早已因废弃而沉寂。
谈论恢复昔日的繁荣,何其不易,
在斜阳的映照下,我在古老的城郭边沉思。
作者介绍:施山(生卒年不详),清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关注社会时事、民生疾苦,表现出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
创作背景:此诗创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动荡与变革的时期,诗人以春日的美景为背景,反映出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未来的思考。
这首诗通过描绘春日的田园景象,展现了诗人在欣赏自然美的同时,内心深处对历史的思索与忧虑。开篇描绘了日升日落、春麦丰收的情景,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的生机与希望。然而,随之而来的却是对战争后果的沉重反思,诗人通过“渐繁生齿”表达出对未来的期待,尤其是儿童的生长象征着希望与新生。
不过,诗的后半部分却转向了忧愁,回顾了历史的悲剧与社会的衰败,尤其是“西顾犹愁回纥马,南漕久废运河船”两句,透露出对外部威胁的担忧与对国家衰退的无奈。最后以“谈何容易匡时略,搔首斜阳古郭边”收尾,表达了对复兴的渴望与现实的无奈,形成了强烈的对比,使得整首诗在描绘美好景象的同时,深刻地揭示了人们内心的焦虑与思考。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该诗表达了对历史的反思、对未来的期盼与对现实的忧虑,展示了诗人对国家和民生的深切关怀,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回纥”指的是哪个民族?
a) 汉族
b) 回族
c) 突厥部落
d) 蒙古族
诗的主题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忧愁
c) 愤怒
d) 无奈
“南漕久废运河船”中的“运河”指的是什么?
a) 水路交通
b) 陆路交通
c) 铁路交通
d) 空中交通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以上内容为对施山《庚午春日天门城边看灌麦》的全面解析,帮助读者深入理解诗歌的内涵与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