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满江红 别兰州》

时间: 2025-05-07 08:49:45

诗句

廿载重来,辉青眼皋兰如旧。

剧惊见纵横驰道,嵯峨巨构。

百族菁华钟艺圃,五湖宾客皆文友。

怅匆匆未吊邓家园,怀诗酒。

两周住,驹光骤。

期限促,终挥手。

正金城秋老,依依垂柳。

空际黄烟余影在,山头白塔凝眸久。

算此来胸次揽雄奇,劳回首。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8:49:45

原文展示

满江红 别兰州
作者:钟敬文

廿载重来,辉青眼皋兰如旧。
剧惊见纵横驰道,嵯峨巨构。
百族菁华钟艺圃,五湖宾客皆文友。
怅匆匆未吊邓家园,怀诗酒。
两周住,驹光骤。
期限促,终挥手。
正金城秋老,依依垂柳。
空际黄烟余影在,山头白塔凝眸久。
算此来胸次揽雄奇,劳回首。

白话文翻译

时隔二十年再次来到这里,青眼皓月下的皋兰依旧如昔。
我惊叹地看到纵横交错的道路,巍峨的建筑如巨人般屹立。
各族的精华汇聚在这艺术的沃土上,来自五湖四海的宾客都是文化的朋友。
我怅然若失,未曾拜访邓家园,心中只怀念诗酒之趣。
在这里住了两周,光阴如驹,转瞬即逝。
时间紧迫,最终只能挥手告别。
正值金城的秋天,依依垂柳在目。
空中黄烟余影弥漫,山顶的白塔凝视着我,久久不愿移目。
算起来,此行让我胸怀壮志,惟愿回首往事。

注释

  • 廿载:二十年。
  • 辉青眼:青眼指青山和皓月,辉映着眼前的美景。
  • 皋兰:指兰州一带的山川。
  • 剧惊:非常惊讶。
  • 百族:指各民族。
  • 艺圃:文化艺术的园地。
  • 邓家园:指特定的地方或人物,可能有其历史背景。
  • 金城:兰州的别名。
  • 依依:形容依恋。
  • 黄烟:指秋天的烟雾,象征淡淡的忧愁。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钟敬文(1890-1976),字子如,号敬文,江苏常州人。近代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书法家。他的诗歌以豪放、清新见长,尤以古体诗著称。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作者二十年后重返兰州之际,表达了对故乡的怀念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诗中展现了兰州的壮丽景色以及各族人民和谐相处的文化氛围。

诗歌鉴赏

《满江红 别兰州》是一首充满抒情与感慨的古诗,作者通过对兰州二十年后变化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深情与思念。开篇以“廿载重来”引入,展示了时间的流逝,接着描绘了青山与皓月的美景,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热爱。接下来的描写中,作者惊叹于兰州的变化,“纵横驰道,嵯峨巨构”,使人感受到城市发展的迅速与壮丽。

诗中提到的“百族菁华”与“文友”,体现了兰州作为多民族聚居地的文化繁荣,作者的“怅匆匆未吊邓家园”,流露出对过去的惋惜与对友人的怀念,进一步深化了情感的层次。最后,作者在金秋时节挥手告别兰州,描绘了依依垂柳的画面,象征着对故乡的留恋与不舍。

整首诗在情感上波澜起伏,既有对美好景色的赞美,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展现了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和对故乡的深情厚谊。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廿载重来:二十年后再回到故乡。
  2. 辉青眼皋兰如旧:青山和皓月依旧辉映,故乡风景未改。
  3. 剧惊见纵横驰道,嵯峨巨构:看到城市的变化,宽阔的道路和高耸的建筑令人惊叹。
  4. 百族菁华钟艺圃:各民族的精华汇聚在这里,文化艺术的沃土。
  5. 五湖宾客皆文友:各地的朋友都聚集在此,形成文人雅集。
  6. 怅匆匆未吊邓家园,怀诗酒:未能拜访昔日友人,心中惆怅。
  7. 两周住,驹光骤:在此地住了两周,光阴如驹子般迅速流逝。
  8. 期限促,终挥手:时间紧迫,最终只能告别。
  9. 正金城秋老,依依垂柳:金城的秋天,柳树依依,情景相映。
  10. 空际黄烟余影在,山头白塔凝眸久:天边黄烟弥漫,山上的白塔长久凝视。
  11. 算此来胸次揽雄奇,劳回首:此行让我胸怀壮志,但也劳苦回首往事。

修辞手法

  • 对仗:如“百族菁华”与“五湖宾客”,形成和谐的音韵。
  • 比喻:用“驹光”比喻时间的飞逝。
  • 拟人:如“白塔凝眸”,赋予物体以人的情感与动作。

主题思想:整首诗表达了对故乡兰州的深厚情感,反映了作者对时间流逝的无奈以及对当年美好时光的怀念。诗中展现的多元文化氛围以及自然美景,营造出一种既壮丽又惆怅的情感基调。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1. 皋兰:象征故乡的自然风光。
  2. 驰道:象征时代的进步与繁荣。
  3. 白塔:代表历史的积淀与文化的延续。
  4. 垂柳:象征离别与留恋的情感。
  5. 黄烟:象征时间的流逝与怀旧的氛围。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满江红 别兰州》是作者在哪一年创作的?

    • A. 1923年
    • B. 1935年
    • C. 1945年
    • D. 1955年
  2. 诗中提到的“百族菁华”主要指的是?

    • A. 经济繁荣
    • B. 文化交流
    • C. 自然景观
    • D. 历史遗迹
  3. 诗中的“驹光骤”比喻什么?

    • A. 自然风光
    • B. 时间的流逝
    • C. 友谊的深厚
    • D. 文化的交流

答案

  1. B. 1935年
  2. B. 文化交流
  3. B. 时间的流逝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登高》 by 王之涣:展现了对自然壮丽的描绘。
  • 《夜泊牛渚怀古》 by 李白:表达了对历史的追忆与思考。

诗词对比

  • 《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by 辛弃疾:同样展现了离别的情感,但更突出对未来的期许与豪情。
  • 《江城子·密州出猎》 by 苏轼:同样表达了对故乡的情感,但侧重于英雄豪情。

参考资料

  • 《中国古诗词鉴赏辞典》
  • 《近现代诗词选》
  • 《钟敬文诗文集》

相关诗句

相关查询

奉和赵王途中五韵诗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二十三 咏画屏风诗二十五首 其二十 周祀五帝歌十二首 其三 青帝云门舞 听歌一绝诗 代人伤往诗 二 和侃法师三绝诗 二 周祀五帝歌 配帝舞 和乐仪同苦热诗 问疾封中录诗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包含司的成语 敦睦邦交 杞人之忧 凵字底的字 豹死留皮 患难相扶 夕字旁的字 刑柄 飞燕游龙 胡行乱为 山瓢 适口 晦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耳刀旁的字 彐字旁的字 寸字旁的字 细婢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