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09:12: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09:12:43
撤幕愁归燕,颓垣警睡尨。
鱼声飞玉署,花梦破璚窗。
紫诏传三省,黄巾出两江。
何时舞干羽?尽使有苗降。
将帷幕撤去,愁绪随归来的燕子而起;
颓废的墙垣警醒了沉睡的狗。
水中鱼声飞舞,宛如玉石般的清脆;
花中的梦被破碎的窗棂打扰。
紫色的诏书传至三省,
黄巾军从两江一带出现。
何时才能舞动干羽?
即使有苗条的身姿也难以降临。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紫诏”与“黄巾”皆涉及历史背景,紫诏代表着官方的权威,而黄巾军则象征着反叛与动荡,体现了社会的动乱与个人的无奈。
作者介绍:
王冕是元代著名的诗人,生于1290年,卒于1359年。他以豪放、清新、高远的风格著称。王冕的诗歌多描绘自然景色,表达个人情怀,常常流露出对生活的感慨。
创作背景:
“漫兴十九首”是王冕的代表作之一,创作于元朝政局动荡的时期,诗中常表现出对社会现实的关切与个人情感的抒发。
本诗通过描绘自然的景象与社会的动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苦与对未来的渴望。开篇“撤幕愁归燕”以燕子的归来引入,燕子在古诗中常常象征着春天与希望,但在这里却带来了愁苦,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失落。接着“颓垣警睡尨”,破旧的墙垣与沉睡的狗形成鲜明对比,暗示了社会的萧条与人的麻木。
“鱼声飞玉署,花梦破璚窗”则通过对声音与梦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却又因现实的破碎而感到无奈。最后的“紫诏传三省,黄巾出两江”将历史与现实结合,紫诏象征着官方的权威,而黄巾军则是民众反抗的象征,暗示了社会的不安与动荡。
整体而言,诗歌在自然与社会之间反复交织,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与挣扎。结尾的“何时舞干羽?尽使有苗降”表达了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虽有苗条的身姿,但却无从实现,令人感到无比惋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本诗运用了比喻、拟人等手法,燕子、狗、鱼等形象的使用,使得诗歌情感更加丰富。对仗工整,增强了诗歌的韵律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社会动荡的忧虑与对自由理想的渴望,反映了个人在历史洪流中的无奈与抗争。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本诗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王冕
C. 杜甫
“紫诏”指的是什么?
A. 皇帝的命令
B. 农民起义
C. 自然景观
诗中提到的“黄巾”是指:
A. 一种花
B. 农民起义军
C. 一种鱼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王冕的《漫兴十九首 其十》与李白的《将进酒》都表现了对生活的感慨,但王冕的作品更多体现了对现实的忧虑,而李白则是对理想的豪情壮志。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形成鲜明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