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4:10: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4:10:50
少年何事学诗书,争似求真保玉壶。
更不劳神游赤水,只知存性养玄珠。
鼎中日月何人有,炉内丹砂世所无。
人笑此中多寂寞,此中寂寞与人殊。
少年为何要学习诗书,不如追求真实来保住心中那颗明珠。
不需要神游于赤水之中,只需静心保存自己的本性,滋养内心的真珠。
鼎中有日月的又有谁,炉内的丹砂在世上是不存在的。
人们笑我在这里过于寂寞,其实这份寂寞与他人是截然不同的。
张继先是宋代的道士和诗人,精通道教文化,尤其对内丹修炼有深入研究。他的诗词常常蕴含哲理,反映了对人生、修行的思考。
此诗作于道教修炼盛行的时期,诗人通过对比诗书学习与内心修炼,表达了对追求真实自我的向往和对世俗追求的反思。
这首诗在形式上简洁而富有哲理,张继先通过对比的手法,揭示了追求学问与追求内心真实之间的差异。诗的开头以“少年何事学诗书”引入,乍看似乎质疑年轻人对知识的追求,但实际上是引导读者思考更深层的自我修炼。接下来的句子则通过“赤水”和“玄珠”的意象,指出真正的修炼在于内心的养成,而不是浮华的追求。结尾部分,诗人以“人笑此中多寂寞”反映出他对世俗眼光的无畏,强调了这种寂寞是内心的宁静与独特,值得珍视。全诗通过对炼丹、道教文化的隐喻,传达出一种超凡脱俗的哲学思考,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全诗探讨了知识与内心修炼的关系,强调了追求真实自我的重要性,倡导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这种思想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体现了道教文化的深邃与哲理。
诗中提到的“玉壶”象征什么?
A. 知识
B. 心灵的明净
C. 财富
D. 权力
诗中“赤水”代表的是什么?
A. 真实
B. 虚幻的追求
C. 学问
D. 友情
诗人在最后一联表达了什么情感?
A. 高兴
B. 对世俗的无奈
C. 对内心寂寞的珍视
D. 对他人的羡慕
答案:
与王维的《终南山》相比,张继先的这首诗更加关注内心的修炼,而王维则强调自然与人的和谐。两者都体现了对超然境界的追求,但切入点各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