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0 15:38:3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0 15:38:32
《鹧鸪天 甲午除日》
作者: 石任之
暮色潮声逐日车。
沧波幸是驻仙槎。
从今永夕皆佳夕,
共此天涯并海涯。
临石渚,泛汀葭。
后山认取旧烟霞。
空庭何物曾为伴,
苍鹭天心未减些。
黄昏的潮水声伴随日落的车轮声,
幸好沧海的波涛让我停留在这仙人的舟上。
从今往后,每一个黄昏都是美好的黄昏,
我们共处在这天涯和海角。
我在石边徘徊,荡舟于芦苇边。
后山的旧日烟霞我依旧能认出。
空荡荡的庭院里还有什么伴我,
唯有苍鹭在天际,心情并未减轻。
本诗中提到的“仙槎”源于古代神话传说,象征着超凡脱俗的生活和理想的境界。“苍鹭”则是古人常用的意象,代表高洁和孤独,常与诗人的情感相呼应。
作者介绍:石任之,现代诗人,作品多以自然、人生哲理为主题,语言清新,意象丰富。他的诗歌常表达对生活的深刻思考以及对自然美的热爱。
创作背景:本诗创作于甲午年(1894年),正值清朝晚期,国家动荡不安,诗人通过描绘自然景象,表达对生活的思考与感悟,希望在繁乱中寻求一份宁静与美好。
《鹧鸪天 甲午除日》是一首抒情诗,诗人通过描绘黄昏的自然景象,表现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暮色潮声逐日车”,以音景结合的方式描绘了黄昏时分的宁静与悠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冲击。接着,诗人提到“沧波幸是驻仙槎”,通过“仙槎”这一意象,传达出一种超脱的心境,仿佛在喧嚣的外界中寻求内心的安宁和宁静。
诗的后半部分则展现了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往昔的追忆。通过“临石渚,泛汀葭”,诗人描绘了自己在自然中徘徊的情景,展现出一种悠闲的生活态度。然而“空庭何物曾为伴”,则流露出一种孤独感,虽然自然美好,但内心依然有着对伴侣的渴望。
整首诗在对比中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同时又透出一丝淡淡的哀愁,令人感受到诗人内心深处的矛盾与挣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思考,展现出一种宁静与孤独交织的情感,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孤独的感慨。
诗词测试:
诗中的“仙槎”是什么的象征?
“空庭何物曾为伴”表达了什么情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