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鹧鸪天》

时间: 2025-05-02 14:32:33

诗句

百里云霞迥绝尘,乡名耐索岂无因。

满川霜叶红于火,是处山眉展似颦。

唇慢点,脸轻匀。

谁云冷艳不如春。

芳笺一片携归后,绮句题香寄那人。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4:32:33

诗词名称: 鹧鸪天

作者: 王蛰堪 〔当代〕

类型: 古诗词

原文展示:

百里云霞迥绝尘,乡名耐索岂无因。
满川霜叶红于火,是处山眉展似颦。
唇慢点,脸轻匀。谁云冷艳不如春。
芳笺一片携归后,绮句题香寄那人。

白话文翻译:

在百里之外,云霞绚丽而又孤绝,乡名耐索的景致又岂是没有原因的呢?
满川的霜叶红得如火一般,这里山的眉梢仿佛在微微皱眉。
唇色淡雅,脸庞轻盈。谁说那冷艳的女子不如春天的美丽呢?
一片芳香的信笺在归来之后,绮丽的句子寄托给那个人。

注释:

  • 百里:形容遥远的距离。
  • 云霞:指彩云和霞光,景色美丽。
  • 乡名耐索:耐索是一个地名,表示作者对故乡的眷恋。
  • 霜叶:秋天霜降后变红的叶子。
  • 山眉:山的轮廓,形象化地比喻。
  • 冷艳:形容女子的美丽,冷淡而高贵。
  • 芳笺:香气扑鼻的信笺,通常用来书信。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王蛰堪,现代诗人,以其细腻的情感和对自然的敏锐观察而闻名。他的作品多描绘故乡的自然风光和人情。

创作背景:这首诗写于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际,表达了对自然美的热爱和对人情冷暖的深刻思考。诗中融入了秋天的景象,象征着生命的无常与美好。

诗歌鉴赏:

《鹧鸪天》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情之暖,诗中“百里云霞”的美景与“满川霜叶”的意象形成鲜明对比,表现了秋天的壮丽与苍凉。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寄托于自然景色之中,表达对故乡的深切思念。通过“唇慢点,脸轻匀”的描写,诗人表现出一种淡雅的美,反映出内心的柔软与对生活的热爱。最后一联“芳笺一片携归后”则突显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联结,以及对美好瞬间的珍惜。整首诗在优美的意象和细腻的情感中,传达出一种对自然与人情的深刻理解与珍惜,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 逐句解析

    • 第一句:描绘远方的美丽云霞,暗示自然的雄壮与人心的向往。
    • 第二句:以乡名耐索作为情感的寄托,暗示故乡与自我身份的联系。
    • 第三句:通过霜叶的红色与火焰相比较,展示了秋天的绚丽与生命的热烈。
    • 第四句:山眉的比喻展现出自然的灵动,传达诗人的感受。
    • 第五句:对女性的描述,展现出一种温柔的美,反驳了“冷艳”的说法。
    • 第六句:芳笺的意象将情感与文字结合,寄托了离愁与思念。
  •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满川霜叶红于火”通过比喻强化了秋天的视觉冲击。
    • 拟人:将山眉比作人的表情,增添了情感的生动性。
    • 对仗:如“唇慢点,脸轻匀”,使诗句更加和谐。
  • 主题思想: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反映出一种深沉而细腻的情感。

意象分析:

  • 云霞:象征美丽与希望,映衬出诗人的理想。
  • 霜叶:象征着生命的短暂与秋天的成熟,充满了哲理的思考。
  • 芳笺:寄托了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连接,象征思念的力量。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鹧鸪天》的作者是谁?

    • A. 王蛰堪
    • B. 李白
    • C. 杜甫
    • D. 白居易
  2. 诗中“满川霜叶红于火”的意思是:

    • A. 霜叶和火焰一样红
    • B. 霜叶比火焰还要热
    • C. 霜叶是秋天的象征
    • D. 霜叶没有颜色

答案

  1. A
  2.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静夜思》李白
  • 《秋夕》杜牧

诗词对比

  • 李白的《静夜思》与王蛰堪的《鹧鸪天》,都是通过自然景色表达思乡之情,但李白更注重情感的直接抒发,而王蛰堪则通过细致的描绘融合了自然与人情的层面。

参考资料:

  • 《唐诗三百首》
  • 《古诗词讲解》
  • 《现代诗人研究》

相关查询

乱后还家 影山草堂人日 病愈遣怀 伯庸从兄自楚北归里赋呈 其二 伯庸从兄自楚北归里赋呈 其一 骤雨 石头山晚归 台上晚眺 晚归丛堰山庄 书巢经巢壁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朗抱 恕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优子 尤滞 挥戈退日 冒险主义 睚眦之恨 体化 馬字旁的字 雨蓑烟笠 里字旁的字 万古流芳 长字旁的字 好开头的成语 常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鬼字旁的字 四点底的字 虚澈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