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1:58:2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1:58:24
谁守柴门是野鸥,
花边菜臼竹间楼。
古人偏爱陶元亮,
祭酒咸推陈太丘。
九节杖,一扁舟。
布衣焉敢谒诸侯。
老人未鲠何须祝,
且往前村饭㹀牛。
谁在那柴门守候,像只野生的海鸥?
花边的菜臼旁是竹子中的楼阁。
古人偏爱陶渊明,
而祭酒一职总是推崇陈太丘。
手持九节杖,乘坐一只小舟。
布衣百姓怎敢去拜见诸侯?
老人尚未去世,何必要祝福他,
不如去前村吃点牛肉。
作者介绍:
宋琬,清代诗人,生平不详,作品在清代文人中较为流传,风格常带有田园气息和对古人的怀念。
创作背景:
这首诗作于清代,反映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古人雅士的崇敬,同时也表达了对当下社会的思考。
《鹧鸪天五首 其一》是一首蕴含淡淡乡愁与人生哲理的诗。诗人通过对柴门、野鸥等意象的描绘,营造出一个闲适而宁静的氛围。开篇的“谁守柴门是野鸥”,不仅描绘了自然的美景,更象征着一种自由自在的生活态度。接下来,诗人提到陶渊明与陈太丘,显示出对古代隐士生活的向往与尊重,抒发出一种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中间的“九节杖,一扁舟”,通过具体的意象表达了长者的智慧与悠然自得的生活方式。而“布衣焉敢谒诸侯”,则反映了诗人对权贵的畏惧和对平民身份的自觉,显示出一种对社会地位的反思与谦卑。最后两句提到“老人未鲠何须祝,且往前村饭㹀牛”,让人感受到一种生活的朴素与真实,传达了对当下生活的珍视。
整首诗通过优美的意象与深刻的思想,展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独特理解,既有对古人的怀念,也有对现实生活的反思,体现出一种恬淡的人生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对古人节操的尊重,以及对平民生活的真实思考,传达出在复杂社会中对简单生活的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陶元亮”指的是哪位诗人?
A) 李白
B) 陶渊明
C) 杜甫
D) 白居易
“布衣”在诗中指代的是:
A) 富人
B) 普通百姓
C) 文人
D) 官员
诗中提到的“九节杖”象征着:
A) 权力
B) 年龄与智慧
C) 财富
D) 友情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