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行香子 劝修炼三首》

时间: 2025-05-05 09:35:27

诗句

识三田,通八脉。

九转光明,一点无尘隔。

放荡真慈通杳默。

灵芽搬载青黄白。

透昆宫,仙桂宅。

迸出神珠,空外呈红赫。

奉劝尘寰寄宿客。

早早收心,了取真功德。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9:35:27

原文展示

行香子 劝修炼三首
作者: 王处一 〔元代〕

识三田,通八脉。
九转光明,一点无尘隔。
放荡真慈通杳默。
灵芽搬载青黄白。
透昆宫,仙桂宅。
迸出神珠,空外呈红赫。
奉劝尘寰寄宿客。
早早收心,了取真功德。


白话文翻译

这首词描述了修炼的过程,提到“识三田”和“通八脉”,意味着要了解身体的三种重要气场,通畅八条经脉。通过“九转光明”,达到一种无尘无碍的境界。词中强调要放下世俗的牵挂,达到真实的慈悲和内心的寂静。灵魂的花蕾在青黄白的色彩中绽放,透过昆仑山的宫殿,仙桂的居所,显现出神珠的光辉,外界的绚烂映照在心中。最后劝诫世间的旅客们,尽早收心,追求真正的功德。


注释

  • 三田:指的是三种不同的气场或能量,通常与道教内丹修炼有关。
  • 八脉:指八条主要的经脉,通畅这些经脉是修炼的重要部分。
  • 九转光明:指的是修炼过程中达到的光明境界。
  • 灵芽:象征着修炼中灵性或智慧的萌芽。
  • 昆宫:即昆仑山,是中国神话中的仙山,代表着修炼和长生。
  • 神珠:象征着内在的智慧或灵性,闪耀着光芒。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处一,元代著名的道士和诗人,擅长道教诗词,作品多体现道教思想和修炼理念。他的诗歌风格清新高远,常常涉及宇宙、自然与人心的关系。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创作背景与道教修炼密切相关,反映了当时社会对道教文化的重视。王处一的诗作意在劝导人们追求内心的平和与智慧,强调修炼的重要性。


诗歌鉴赏

《行香子 劝修炼三首》是一首富有哲理性的词作,通过对修炼过程的描绘,展现了道教思想的深邃。开篇即提到“识三田,通八脉”,引导读者理解修炼的基础,不仅是对身体的认知,更是对内心的探索。作者将修炼比作一场心灵的旅行,强调内心的宁静与慈悲。

词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如“灵芽”、“神珠”,展现出一种充满生命力与希望的图景,暗示着修炼者在内心深处不断追求真理的道路。这种意象不仅体现了道教文化中的自然哲学,也反映了人们对灵性追求的渴望。

整首词的情感基调既有劝诫的温暖,又有对世俗的超然,体现出作者对修炼者的深切关怀。结尾的“早早收心,了取真功德”是对读者的呼唤,提醒人们要及时觉悟,追寻内心真正的价值,深具启发性。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识三田,通八脉:修炼者需了解身体的三种气场,通畅八条经脉,强调基础的重要性。
  2. 九转光明,一点无尘隔:通过修炼达到的光明境界,内外无障碍。
  3. 放荡真慈通杳默:放下尘世的牵挂,达到真实的慈悲与内心的宁静。
  4. 灵芽搬载青黄白:灵性在多彩的境界中生长,象征修炼的进展。
  5. 透昆宫,仙桂宅:通过修炼达到高层次的境界,如同进入仙境。
  6. 迸出神珠,空外呈红赫:内在的智慧如同神珠般闪耀,外界的光芒反映内心的充实。
  7. 奉劝尘寰寄宿客:劝诫世间的旅客,关注内心而非外界的纷扰。
  8. 早早收心,了取真功德:及时觉悟、收心才能获得真正的修炼成果。

修辞手法

  • 比喻:多处使用比喻,如将灵性比作“灵芽”。
  • 对仗:上下句对称,增强了诗的韵律感。
  • 意象:通过“昆宫”、“神珠”等意象,传达了道教的修炼理念。

主题思想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在于劝导人们重视内心修炼,通过对身体和灵魂的认知,达到真正的智慧与慈悲,最终实现自我超越。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三田:象征修炼的基础,内在的气场。
  • 八脉:代表身体的经络,象征修炼的道路。
  • 灵芽:象征智慧的萌芽,修炼的成果。
  • 昆宫:象征高层次的境界,内心的宁静。
  • 神珠:象征内在的光辉,智慧的显现。

这些意象不仅美化了诗歌,也承载了深厚的道教文化内涵,反映了对自然与宇宙的理解。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选择题:王处一的《行香子》主要讲述什么主题? A. 爱情
    B. 修炼与内心的宁静
    C. 战争与和平

  2. 填空题:诗中提到的“九转光明”意指_____

  3. 判断题:诗中使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和对仗。(对/错)

答案

  1. B
  2. 达到无尘无碍的境界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道德经》:老子作品,深刻探讨道教思想,强调无为而治。
  • 《观书有感》:朱熹的诗,表达读书修身的重要性。

诗词对比

  • 《静夜思》(李白)与《行香子》:两者都是对内心情感的探讨,《行香子》更倾向于修炼与超越,而《静夜思》则表现思乡之情。

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不同诗人在情感表达与主题选择上的差异,展现了中国古诗词的丰富性。


参考资料

  • 《元代诗词选》:介绍元代诗人的生平及作品。
  • 《道教文化》:深入探讨道教的历史与哲学。
  • 《古诗词鉴赏》:分析古诗词的技巧与风格。

相关查询

沧州 赠陈伯严吏部 感遇 感遇 笼雀 王翱秉公 横山堂三章 其二 崔申之以诗为别苏明父郭逢叔各有和章谨复用 寿昌道中壁间有乌石寺诗和其韵 喜闲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 如烹小鲜 急不及待 精讨 二字旁的字 片字旁的字 俨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石衣 飠字旁的字 血字旁的字 右援 熟彩衣 拯焚救溺 謏言謏说 见字旁的字 阴惨阳舒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