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2:18:5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2:18:54
风雨飘摇日,余怀范爱农。
华颠萎寥落,白眼看鸡虫。
世味秋荼苦,人间直道穷。
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
在风雨飘摇的日子里,我怀念范爱农。
华美的顶端已经萎缩凋零,旁人用冷漠的目光看待我像鸡虫般微小。
世间的滋味如秋天的苦菜,人间的正道已经走到了尽头。
可惜三月的离别,竟然让我失去了本来的自我。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他的作品以深刻的社会批判和对人性复杂的洞察著称。他的写作风格独特,常常用讽刺和象征手法反映时代的矛盾和人的苦痛。
《哀范君三章》是鲁迅在1920年代创作的一首诗,表达了对友人范爱农的怀念与对社会现状的悲愤。范爱农是一位杰出的知识分子,他的死使鲁迅感到深深的痛苦与惋惜,反映出鲁迅对当时社会及知识分子命运的关注。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环境与人际关系的描绘,表现了鲁迅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开篇“风雨飘摇日”让人感受到一种动荡不安的氛围,这与鲁迅所处的时代背景相呼应。接着提到“余怀范爱农”,表明他对这位友人的深切怀念,范爱农不仅是他的朋友,也是鲁迅所钟爱的知识分子形象。
“华颠萎寥落”则暗示着曾经的辉煌已不再,现状令人失望,旁人“白眼看鸡虫”则体现出社会对知识分子的冷漠与轻视。此处的比喻生动形象,突显了鲁迅对自己渺小处境的自嘲与无奈。接下来,通过“世味秋荼苦”的描写,鲁迅抒发了对生活艰辛的感慨,表现出一种对人间苦难的深刻认识和反思。
最后一句“奈何三月别,竟尔失畸躬”则是对友人离别的哀伤,表明离别不仅是对友人的怀念,更多的是对自我的丧失,隐含着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整首诗情感真挚,既有对友人的追忆,也有对社会现状的批判,让人深思。
整首诗通过对友人的怀念与对社会现状的批判,展现了鲁迅对时代变迁的深刻感受与对人性关怀的情感,体现出他对知识分子命运的深刻思考。
诗中提到的“范爱农”是鲁迅的哪个身份?
A. 朋友
B. 兄弟
C. 同事
D. 学生
“白眼看鸡虫”中的“鸡虫”比喻什么?
A. 高尚的人
B. 微不足道的人
C. 有权势的人
D. 贫穷的人
诗中提到的“世味秋荼苦”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生活的满足
B. 对生活的感慨与无奈
C. 对未来的希望
D. 对爱情的失望
可以与李白的《静夜思》进行对比,探讨两位诗人在表达孤独与思念时的不同风格和情感基调。鲁迅的诗更侧重于社会批判和对人生的深思,而李白则更多表现个人情感的直接抒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