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4:43: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4:43:06
彩凤箫声彻晓闻,宫墙烟柳接龙津。
月边横吹非清夜,镜里琼华总好春。
行殿基存焦作土,踏锥舞歇草留裀。
野花岂解兴亡恨,犹学宫妆一色匀。
晨曦中,彩凤的箫声传入耳中,宫墙外的烟柳与龙津河相连。
月光下的横笛声并不属于清幽的夜晚,镜子中的美玉却依旧象征着春天的美好。
昔日的行殿只剩下焦土的基址,舞蹈的锥子停下后草地上留下了裀衣的痕迹。
野花怎能理解兴亡的愁苦,仍然学着宫中妆扮,一片色彩均匀。
王恽(公元1290年-1362年),字承嗣,号惟白,元代诗人、书法家,出身于书香门第,曾任官职,后辞官归隐。他的诗风清新自然,擅长描写山水和抒发个人情感。
这首诗作于元代,正值王恽对历史的反思和对往日繁华的怀念,诗中通过描绘宫殿遗址与自然景色的对比,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思考和对美好时光的追忆。
《西苑怀古和刘怀州景融韵》是王恽的一首优秀的怀古之作。诗中通过对昔日繁华的追忆,展现了历史的变迁与个人情感的交织。开篇“彩凤箫声彻晓闻”,描绘了清晨的宁静与美丽,暗示着一种对过去的美好回忆。接着“宫墙烟柳接龙津”,通过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一个曾经繁华的王朝的遗址,令人感受到历史的沧桑。
“月边横吹非清夜,镜里琼华总好春”一联,既有对月光下音乐的描绘,也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象的向往,寓意着即使在黑暗中,也能找到一丝美好。后半部分则逐步转向凋零与遗憾,“行殿基存焦作土”,用焦土的意象表明昔日辉煌的破败,令人感到一种深深的哀伤。
最后两句“野花岂解兴亡恨,犹学宫妆一色匀”,以“野花”象征那些不知兴亡的普通人,表达了对历史的无奈与无知。整首诗情感深沉,意象丰富,既有对历史的反思,又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展现了王恽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的怀古与对美好时光的追忆,表达了对国家兴亡的思考,同时也表现了个人的情感与对美的向往。
诗中“彩凤”象征什么?
A. 美好与吉祥
B. 历史的沧桑
C. 自然的美丽
诗中提到的“行殿基存焦作土”意思是:
A. 依旧繁华
B. 只剩下荒凉
C. 充满生机
“野花岂解兴亡恨”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对历史的无知
B. 对未来的希望
C. 对美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