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9:24: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9:24:36
自恐情多损道根。
空花迷却旧精魂。
难消累劫阴阳数,
重省莲池般若因。
身外梦,梦中身。
此生应悔蹈红尘。
良宵惯向灵台守,
辜负人间烂漫春。
我担心情感过多会损害道的根基,
虚无的花朵迷失了我往日的精魂。
难以消除因果轮回的阴阳之数,
重温莲池中的般若智慧因缘。
身外的梦,梦中的身。
这一生我应该悔恨沉迷于红尘。
美好的夜晚我习惯守着灵台,
却辜负了人间烂漫的春光。
作者介绍:谷海鹰,生于20世纪末,现代诗人,以其深邃的哲理和独特的视角而闻名。其作品多关注生命、情感与哲学的交织,常用古典诗词的形式表达现代的思考。
创作背景:该诗作于个人经历与现代社会的思考交织之际,反映了作者对情感与道德之间矛盾的深刻理解。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作者探讨了人们如何在追求情感与保持内心宁静之间挣扎。
《鹧鸪天》是一首充满哲理思考的古典诗词,诗人在诗中探讨了情感与内心道德之间的冲突。开头两句便直言对情感的担忧,认为过于深入的感情会损害自己的道德根基,这种自我反思显示出作者对自身及内心世界的深刻剖析。接下来的“空花迷却旧精魂”则表明,虚幻的美丽会使人迷失自我,失去往日的真我。
诗中提到的“难消累劫阴阳数”,展示了生命的轮回与宿命,表达了对命运的无奈与思考。尤其是在“重省莲池般若因”一句中,诗人呼唤内心的智慧与觉悟,希望通过反思找到解脱之道。
在诗的后半部分,作者强调了内外的梦境交错,表达了对世俗生活(红尘)的悔恨。最后两句则展现了诗人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与无奈,虽有美好的夜晚,但却因守护内心的灵台而辜负了春光。这种矛盾与纠结,展现了现代人在追求内心宁静与享受世俗生活之间的挣扎,令人深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诗歌探讨了情感与内心道德的矛盾,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思考。在现代生活的复杂中,作者呼唤内心的宁静与智慧,反思世俗生活的意义。
诗词测试:
诗中“道根”指的是什么?
“空花迷却旧精魂”中的“空花”指的是?
诗人对“红尘”的态度是?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谷海鹰的《鹧鸪天》与李白的《庐山谣》进行对比。两首诗均表达了对内心和外界的思考,但李白更侧重于自然景观的描绘与豪情,而谷海鹰则聚焦于内心的挣扎与哲理的追求,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和思想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