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6:27:15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6:27:15
金缕曲 送外
作者:屈蕙纕 〔清代〕
碧草迷南浦,望天涯暮云重叠,乱山无数。
去去烟波今更远,梦影犹迷前路。
惟愿取情深无阻,一点灵犀相照处。
寄鱼函密密休迟误。
多少恨,向谁诉。
绿阴容易闲庭暮。
掩帘栊低回脉脉,瑶琴愁抚。
遥想星轺催早发,遮断瘴云腥雾。
更烈日当空如火,暑雨寒风关塞隔。
愿君身眠食须调护,惜金缕,寄情愫。
在南浦的青翠草地上,迷醉于眼前的景色,望向天涯的暮云重叠,群山无数。
烟波渺远,梦想的影子依然迷惘在前路。
只愿真情深厚没有阻碍,愿你我心灵相通的地方。
寄送的鱼函,务必细密,不要耽误。
多少怨恨,向谁诉说?
绿阴下的庭院,闲适的傍晚。
轻轻掩上帘子,低头回想,心中愁绪如瑶琴的音律。
遥想那星光辉映的车辇催促早发,遮挡着瘴气和腥雾。
在烈日当空如火的时节,暑雨寒风使人隔绝。
愿你在外要好好调养身体,珍惜这金缕,寄托我的情愫。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屈蕙纕(生卒年不详),清代女词人,擅长词作,作品风格细腻且富有情感,擅长描绘离别与思念。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送别之际,表达了对离别者的深切思念与祝福。诗中蕴含着对友情、爱情的渴望与忧伤,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个人情感的重视。
这首《金缕曲 送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离别时的伤感与不舍。开篇通过“碧草迷南浦”展现了自然的美丽,然而随着“望天涯暮云重叠,乱山无数”的描写,情感的愁苦逐渐升温。诗人通过“去去烟波今更远,梦影犹迷前路”传达出离别造成的迷茫与无助,仿佛在诉说离别后人生的艰难。
转而在中段,诗人以“惟愿取情深无阻”表达了对情感的渴望,愿能心灵相通,不被距离所阻。从“寄鱼函密密休迟误”中,可以感受到诗人对寄信的急切,象征着对情感的传递和沟通的期待。诗的后段则描绘了离别者在外的艰辛,强调了对健康的关心。
整体来看,诗歌情感真挚,画面生动,表现了作者对离别者深切的关怀与思念,同时也展现了对生活无常的感慨,具有深刻的哲理性和诗意。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离别与思念的主题展开,表达了对离别者的深切关怀和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忧虑,体现了作者对情感的珍视与期待。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灵犀”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动物
B. 心灵的默契
C. 一种乐器
“碧草迷南浦”中的“南浦”是指?
A. 北方的河流
B. 南边的水边
C. 雄伟的山脉
诗中提到的“鱼函”象征什么?
A. 爱情的信物
B. 传递情感的信件
C. 不可言说的秘密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屈蕙纕的《金缕曲 送外》与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离别的思念,但屈蕙纕的作品更注重于对外界环境的描绘与内心情感的交织,而李清照则更加强调内心感受的细腻与直接。
以上是对《金缕曲 送外》的全面分析与解读。希望能够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首动人的诗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