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拨不断·自叹》

时间: 2025-04-26 05:21:15

诗句

恰春朝,又秋宵。

春花秋月何时了?

花到三春颜色消,月过十五光明少。

月残花落。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5:21:15

原文展示:

拨不断·自叹 恰春朝,又秋宵。春花秋月何时了?花到三春颜色消,月过十五光明少。月残花落。

白话文翻译:

恰好是春天的早晨,又到了秋天的夜晚。春花秋月何时才能结束?花儿到了第三个春天颜色就消退了,月亮过了十五天光亮就减少了。月亮残缺,花儿凋落。

注释:

  • 恰春朝:正好是春天的早晨。
  • 又秋宵:又到了秋天的夜晚。
  • 春花秋月何时了: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何时才能结束。
  • 花到三春颜色消:花儿到了第三个春天,颜色就开始消退。
  • 月过十五光明少:月亮过了十五天,光亮就减少了。
  • 月残花落:月亮残缺,花儿凋落。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 王和卿,元代诗人,生平不详。其诗作多表现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人生无常的思考。

创作背景: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春花秋月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自然规律的深刻认识。

诗歌鉴赏: 这首诗通过对春花秋月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深刻感慨。诗中“春花秋月何时了”一句,直接抒发了对美好时光短暂和不可挽回的无奈。后两句“花到三春颜色消,月过十五光明少”则进一步通过具体的自然现象,形象地展现了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最后“月残花落”一句,以景结情,加深了诗歌的哀愁氛围,使读者对生命的无常和自然的规律有了更深的体会。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 “恰春朝,又秋宵”:诗人通过对比春朝和秋宵,突出了时间的流转和季节的更替。
  • “春花秋月何时了”:这句直接抒发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 “花到三春颜色消”:通过具体的自然现象,形象地展现了时光的无情和生命的短暂。
  • “月过十五光明少”:进一步通过月亮的变化,加深了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 “月残花落”:以景结情,加深了诗歌的哀愁氛围。

修辞手法:

  • 对比:通过春朝和秋宵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转。
  • 拟人:将春花秋月赋予人的情感,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
  • 对仗:诗中多处使用对仗,如“春花秋月”、“花到三春”等,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主题思想: 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时光流逝和生命短暂的深刻感慨,反映了诗人对自然规律和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

意象分析:

  • 春花:象征着生命的美好和短暂。
  • 秋月:象征着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无常。
  • 月残花落:象征着美好时光的结束和生命的凋零。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春花秋月何时了”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喜悦 B. 无奈 C. 愤怒 D. 平静
  2. “花到三春颜色消”中的“三春”指的是什么? A. 春天的三个月 B. 春天的第三个阶段 C. 春天的第三年 D. 春天的第三天
  3. “月过十五光明少”中的“十五”指的是什么? A. 十五天 B. 十五个月 C. 十五个季节 D. 十五个年头

答案:1. B 2. A 3. A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 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诗词对比:

  • 李煜的《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同样表达了诗人对春花秋月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感慨。
  • 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则更多地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和对自然美的赞美。

参考资料: 推荐书目:

  • 《中国古代诗歌选》
  • 《元代诗歌研究》
  • 《王和卿诗集》

相关搜索

诗文作者: 相关结果

相关查询

寄驾部郎中(瞻) 王三十七自京垂访,作此送之 和陈赞善致仕还京口 又和寄光山徐员外 闻雁寄故人 春日紫岩山期客不至 酬郭先辈 和元宗元日大雪登楼 送钱副使黎阳发运 送荻栽与秀才朱观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拍案称奇 认知 面字旁的字 秃宝盖的字 一字不差 包含是的成语 移日卜夜 坐白 鷏鸟 努牙突嘴 色字旁的字 斗艳争辉 血字旁的字 幡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贝字旁的字 谦柔 孙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危迫利诱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