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6:11:2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6:11:22
《越调·天净沙 探梅》
作者:徐再思
昨朝深雪前村,今宵淡月黄昏,
春到南枝几分?水香冰晕,唤回逋老诗魂。
吕侯席上素波笑浅流花,轻衫舞争飘霞,
席上司空鬓华。酒阑歌罢,不知春在谁家?
别高宰青山远远天台,白云隐隐萧台,
回首江南倦客。西湖诗债,梅花等我归来。
春情双双翠舞珠歌,卿卿酒病花魔,
为问风流玉娥。海棠开过,牡丹消息如何?
渔父忘形雨笠烟蓑,知心牧唱樵歌,
明月清风共我。闲人三个,从他今古消磨。
秋江夜泊斜阳万点昏鸦,西风两岸芦花,
船系浔阳酒家。多情司马,青衫梦里琵琶。
题情多才惹得多愁,多情便有多忧,
不重不轻证候。甘心消受,谁教你会风流?
昨天下雪,村子里一片宁静,而今晚却是在黄昏的淡淡月光下,春天在南边的枝头上开了几分花?水面上散发着香味,冰面上泛着晕影,唤醒了我这位久居于世的老诗人。
在吕洞宾的酒席上,素波轻轻流动,花瓣飘散,轻衫舞者在霞光中争相飞舞,席上的司空图也已白发苍苍。酒喝尽了,歌唱罢了,我却不知道春天在何处。
告别高高的青山,远远望去是天台山,白云隐隐约约在萧台的上空,回首望去江南的疲惫游子。西湖的诗债,梅花在等我归来。
春情双双,翠绿中舞动着珠歌,卿卿我我,酒病花魔,我想问问那风流的玉娥。海棠花已经开过,牡丹的消息又如何呢?
渔夫在雨中忘却了形象,披着烟笼的蓑衣,知心的牧人唱着樵歌,明月和清风与我共处。闲人三人,任他在今古中消磨时光。
秋天的江边夜泊,斜阳下万点昏鸦,西风吹拂两岸的芦花,船系在浔阳的酒家。多情的司马青衫,在梦中与琵琶相伴。
情多才会惹得多愁,多情就有多忧,不轻不重的证候。甘心承受,谁教你会如此风流?
徐再思(1297年—1368年),元代杂剧作家和诗人,字子直,号竹山,江苏人。他是元代著名的“曲状元”,以其出色的曲词和诗作闻名。徐再思的作品善于表达个人情感和自然景色,语言优美,意境深远。
《越调·天净沙 探梅》创作于元代,背景是诗人面对春天的到来,感慨时光流逝与生命的无常。诗中透露出对青春的渴望与对过往的追忆,典雅而又略带忧伤,体现了诗人对于春天的向往及对美好事物的珍惜。
《越调·天净沙 探梅》是一首充满春天气息和人生哲理的词作。开篇通过描绘雪后的村庄和黄昏的月色,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清新的氛围。诗人以“春到南枝几分”发问,表现了对春天的期待与渴望。这种期待不仅是对自然的赞美,更是对生命中美好时光的追寻。
诗中通过“吕侯席上素波笑浅流花”展现了人们在宴席上的欢愉与轻松,这一幕与后面的离愁别绪形成强烈对比。随着“酒阑歌罢,不知春在谁家”,诗人意识到欢乐的时光是多么短暂,春天似乎在远方等待着他,而他却被生活的琐事困扰。
在对江南的回望中,诗人以“西湖诗债,梅花等我归来”表达了对故土的思念和对美好事物的追求。春天的情绪在“春情双双翠舞珠歌”中达到高潮,诗人仿佛在与春天的花卉对话,感受着生命的律动与热情。
最后,诗人关注的不仅是春天的美丽,还有人生的哲理。“多情便有多忧”一句,反映了诗人对多情与忧伤的深刻理解,提醒人们在追求风流与激情时,也应该面对内心的挣扎与痛苦。
整首词以细腻的情感、丰富的意象展现了春天的魅力与人生的哲理,是对生命的深刻思考与感悟。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的渴望、对美好事物的追寻以及对人生哲理的思考。通过自然景物的描绘,诗人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对逝去时光的感慨,最终流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无奈。
诗中提到的“吕侯”指的是谁?
A. 李白
B. 吕洞宾
C. 司马迁
诗人对春天的情感是怎样的?
A. 无所谓
B. 渴望与期待
C. 失望与无奈
“酒阑歌罢,不知春在谁家”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享乐
B. 迷茫与惆怅
C. 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