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3:12:5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3:12:58
折桂令
作者: 徐再思
平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
空一缕馀香在此,盼千金游子何之。
证候来时,正是何时?
灯半昏时,月半明时。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对相思之苦的感慨。作者平生不懂得相思,直到会了相思,才发现相思的痛苦。自己的身心如浮云和飞絮,飘忽不定,气息如游丝般细弱。唯有一缕余香残留在此,期待着千金游子的归来。究竟何时才是证候所来之时呢?或许是在灯光昏暗、月光微明的时候。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徐再思,元代诗人,生平不详,活跃于元代中期,以词作见长。他的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尤其是对爱情的细腻描写,风格清丽而含蓄。
创作背景: 《折桂令》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时期,诗人多借作品抒发个人情感和对生活的感悟。此词充分体现了对爱情的细腻感受以及对相思之苦的深刻理解。
《折桂令》以其清丽的语言和细腻的情感著称,充分展现了徐再思对相思之苦的感受。开篇以“平生不会相思”自述,抒发了作者的无奈与痛苦。相思的体验是如此突然而又深刻,令人心痛。作者用浮云与飞絮的意象,传达了对心情的飘忽不定和对爱情的渴望。接着“空一缕馀香在此”,则是对逝去爱情的怀念,带着淡淡的忧伤。最后两句以“灯半昏时,月半明时”结尾,营造了一个朦胧而又充满期待的情境,似乎在等待着某个特定的时刻,寓意着对重逢的渴望。全词情感真挚,意象丰富,使人感同身受,展现了古代诗人对爱情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相思之苦展开,表现了对爱情的渴望与无奈,传达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重逢的期待。诗中反复使用的自然意象使得情感更加细腻、深刻,体现了对恋人深切的思念。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平生不会相思”中“相思”指的是什么?
A. 爱情的思念
B. 友情的思念
C. 家乡的思念
答案:A
“身似浮云”中“浮云”象征什么?
A. 稳定
B. 无常与飘忽
C. 幸福
答案:B
诗中提到的“千金游子”指的是谁?
A. 朋友
B. 恋人
C. 亲人
答案:B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徐再思的《折桂令》更侧重于对相思之苦的细腻描写;而李清照则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传达情感,表现出一种更为温婉的情感基调。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