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12:59:5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12:59:59
《越调·凭阑人 香印》
作者: 徐再思 〔元代〕
烟袅蟠龙花上枝,
火引冰蚕茧内丝。
烧残锦字诗,似人肠断时。
春情髻拥春云松玉钗,
眉淡秋山羞镜台。
海棠开未开,
粉郎来未来。
江行鸥鹭江皋千万湾,
鸡犬人家三四间。
逆流滩上滩,
乱云山外山。
春愁前日春从愁里得,
今日春从愁里归。
避愁愁不离,
问春春不知。
无题九殿春鹊楼,
千里离宫龙凤舟。
始为天下忧,
后为天下羞。
春怨遥盼春来图见春,
及至春来还怨春。
自怜多病身,为他千里人。
这首词描绘了春日的情景和情感,开头描写了烟雾缭绕的花枝,似蟠龙在飞舞,火焰引导着冰冷的蚕茧内的丝线。烧尽了锦绣的诗句,宛如人心如刀割的时刻。春情在发髻中缠绕,云雾似的松玉钗轻轻托起,眉目间的淡妆仿佛秋山般羞涩,映照在镜台上。海棠花尚未绽放,期盼着粉郎的到来。江边行舟,白鹭飞舞,水边的家园三四户人家,逆流而上的滩涂和远方的山峦交错重叠。春愁如影随形,昨日的春愁源于心头,今日又将愁绪带回。想要避开愁绪,却发现愁情不离身,问春天却得到无言的回答。无题的九殿春鹊楼,千里之外的宫殿如龙凤舟。最初为天下忧虑,后又为天下羞愧。春怨遥望春来,却又因春来而怨春。自怜多病的身躯,为他人千里之外的情牵。
作者介绍
徐再思,元代杂剧作家和诗人,字仲明,号逸人,江苏常州人。他的诗词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徐再思在元代文人中以细腻的情感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著称,是“元曲四大家”之一。
创作背景
《越调·凭阑人 香印》是徐再思在一个春日的感伤中创作的,描写了春天的美丽与忧愁,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失落。诗中通过春天的象征,探讨了人生的愁苦和对情感的追求,反映了当时社会对爱情和生活的复杂情感。
这首词借用春天的意象,生动地描绘了作者内心的情感世界。诗的开头以“烟袅蟠龙花上枝”引入,烟雾缭绕的景象不仅令人向往,也暗示了情感的朦胧与复杂。接下来,诗人通过“烧残锦字诗,似人肠断时”的比喻,表达了对过往情感的追忆与痛苦,仿佛锦绣的诗句也难以承载内心的悲伤。
在描写春情时,诗人通过细腻的意象,如“髻拥春云松玉钗”,展现出女性的柔美与春日的生机,然而随之而来的“眉淡秋山羞镜台”又带有一种隐约的忧伤,仿佛在诉说着对美好事物的渴望却又感到自愧。
诗中的“春愁前日春从愁里得,今日春从愁里归”展现了春天与愁苦的辩证关系,春天并非只是快乐的象征,更多的是对逝去时光的怀念与对未来的不安。整首词通过细腻的描写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个体内心的挣扎与无奈,使得读者在欣赏景色的同时,感受到一种深切的共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春天的景象与个人情感的对比,探讨了美好与愁苦的交织,表现出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茫。在春天的美丽外表下,藏着的是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反映了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烟袅蟠龙花上枝”中的“蟠龙”指的是什么?
A. 一种动物
B. 花的形态
C. 一种情感
D. 一种植物
诗中提到的“春愁”主要来源于什么?
A. 自然环境
B. 人生经历
C. 对未来的期望
D. 对过往的回忆
“今日春从愁里归”说明了什么?
A. 春天带来了快乐
B. 春天与愁苦相伴
C. 春天是一个新的开始
D. 春天让人感到失望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