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6 07:54: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6 07:54:40
水龙吟·闲人闲乐琴书味
作者: 刘志渊 〔元代〕
闲人闲乐琴书味。行胡朗反货药囊符水。
顿然识破,沾名作解,蹉跎真计。枯木岩前累。
要撅劣诸缘总弃。剔开性月,时时不昧,
忘神气,养虚体。炼就不空真智。
向太虚神妙成器。净明体态,纵横恢廓,一尘无翳。
圆觉融三际。具庄严法身纯粹。
显如如了了,真常安住,彻无生。
闲人享受琴书的乐趣。行走于胡人之地,交易药品和符水。
忽然领悟,领略名作的解读,错过了真正的机缘。
在枯木岩前感到疲惫。
要彻底抛弃一切妨碍的缘分。剔除性情的盲目,时刻保持明白,
忘却神气,养护虚无的身体。
炼就不空的真智慧。
向太虚中神妙的境界成就器物。
洁净明澈的体态,纵横阔大,毫无尘埃的遮蔽。
圆满觉悟,融通三界。
具备庄严的法身,纯粹无杂。
显现如如的明了,真正常住,完全超越生死。
作者介绍
刘志渊,元代诗人,生平不详,主要以道教和禅宗的思想为背景,创作了多首反映其哲学思考和人生感悟的诗歌,特别擅长抒发内心的宁静与智慧。
创作背景
本诗创作于元代,正值社会动荡、文化交融的时期,诗人通过闲适的生活方式,探寻内心的宁静与智慧,体现了对生活的深刻反思和对真理的追求。
《水龙吟·闲人闲乐琴书味》是一首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展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对智慧的追求。开头提到“闲人闲乐琴书味”,便传达出一种淡泊明志、享受生活的态度。诗中提到“行胡朗反货药囊符水”,不仅描绘了诗人游历的情景,还暗含对世俗交易的反思,暗示人们容易迷失在物质追求中而失去真正的自我。
随着诗句的深入,诗人逐渐揭示了对内心世界的探索,“顿然识破,沾名作解,蹉跎真计”,说明在探索的过程中,领悟到了名利的虚妄,错失了真实的机缘。接下来的意象如“剔开性月”,“忘神气,养虚体”,体现了通过修行来达到内心的清明与宁静,强调了个人修养的重要性。
整首诗通过对“太虚”的描绘,表现了对超越世俗的向往,最终达到一种“净明体态”的境界,展现了诗人追求智慧与真理的决心。通过丰富的意象与深邃的哲理,诗人引导读者反思生活的意义,鼓励大家在繁忙纷扰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宁静与清明。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闲适生活的向往与内心智慧的追求,反映了诗人对世俗的反思与对内心宁静的渴望,倡导人们在纷扰的世界中保持内心的清明与沉静。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闲人”最能体现什么样的生活态度?
“向太虚神妙成器”中“太虚”指的是?
诗中提到的“剔开性月”意指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比较,刘志渊的诗更倾向于内心的修行与哲思,而李白则是通过酒与月的意象表达洒脱与豪情。两者都关注个体的内心世界,但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