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6 01:59:04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6 01:59:04
水龙吟 其三 送人出使
作者: 陶安 〔明代〕
酒阑和梦登程,秋阴压得征鞍重。
似华峰霜隼,禹门雷鲤,丹山云凤。
滴露松窗,煮泉术鼎,漉冰齑瓮。
向金闺高步,羽林雄论,便写就中兴颂。
主将远提兵众。细评量古人言动。
太公韬略,萧何图籍,孔明擒纵。
茗荚吹香,芝英产秀,荔支脩贡。
更此行妙处访求贤俊,助明时用。
全诗翻译:
酒杯已空,梦中启程,秋天的阴云压得战马的鞍子沉重。
仿佛华山的霜隼,禹门的雷鲤,丹山的云凤。
松窗外滴落的露珠,煮泉的术鼎,漉冰的齑瓮。
向金闺高处步行,羽林中的豪杰谈论,便写成中兴的颂歌。
主将远赴提兵的众人,细细评量古人的言辞。
太公的韬略,萧何的图籍,孔明的擒纵之计。
茗荚散发香气,芝英出产秀美,荔枝修贡。
更在这次出行中,寻访贤俊,助于明时的用处。
作者介绍:
陶安,明代诗人,生于唐末,卒于明初,少有文名,后世多以其诗词风格为人所称道。其作品多表现出清新自然的风格,善于表达个人情感与社会理想。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在送别友人出使的场合创作而成,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与关心,以及对历史英雄人物的追慕与对未来的期望。诗中融入了丰富的典故与自然意象,体现了作者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
陶安的《水龙吟 其三 送人出使》是一首情感真挚、意境深远的送别诗。诗的开头以“酒阑和梦登程”引入,描绘了在酒筵散去后,梦中启程的意境,展现出一种淡淡的忧伤和对即将分别的感慨。接着,诗人通过“秋阴压得征鞍重”描绘出深秋的沉重气氛,象征着出发的艰难与不易。
在后面的比喻中,诗人将“华峰霜隼”与“禹门雷鲤”相提并论,展示了出使者的崇高与挑战,预示着即将面对的艰巨任务。此处的自然意象不仅丰富了诗的层次,也为整首诗增添了一种壮丽的气氛。
“向金闺高步,羽林雄论”一联展示了出使者的自信与豪情,寓意他在高贵之地与杰出之士的交流与交往,表明了他将要为国家作出贡献的决心。最后,诗句“更此行妙处访求贤俊,助明时用”则是对未来的展望,强调了寻访贤者的重要性,体现了作者对人才的渴求与重视。
整首诗结构严谨,意象丰富,情感深切,既有对朋友的祝福,也有对历史的思索,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化底蕴与独特的艺术风格。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围绕出使的使命,表达了对友人的祝福、对历史人物的敬仰,以及对未来的期望,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和社会的深切关怀。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酒阑和梦登程”中的“酒阑”指的是什么?
A. 酒杯已空
B. 酒宴结束
C. 酒的香气
D. 酒的种类
诗中提到的“太公韬略”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A. 诸葛亮
B. 姜子牙
C. 萧何
D. 刘备
“滴露松窗”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
A. 繁华的城市
B. 乡村的静谧
C. 在松树窗前的清晨
D. 酒馆的喧闹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可以将陶安的《水龙吟 其三 送人出使》与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进行比较。两首诗都表现了送别的情感,但陶安更注重历史与自然意象的结合,表达出对未来的期望;而王勃则通过对友人的祝福,展现出浓厚的个人情感和对友谊的珍视。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