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9 13:02:5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9 13:02:53
神光灿
作者: 谭处端 〔元代〕
当初学道,迤入玄门,逍遥物外优游。
占住庵儿,日夜不免寻求。
殷勤来来往往,惹尘劳怎悟真修。
这踪迹,看何时功满,得赴瀛洲。
瞥地廓然猛省,勘元初一点,有甚闲愁。
落魄婪耽云水,恣访仙俦。
有似开笼俊鹞,又还如解锁猿猴。
我去也,把般般打破便休。
最初我学习道理,缓缓走入玄妙的门径,逍遥自在地游历在物外。
我住在庵堂中,日夜不停地寻求。
虽然殷勤地来来往往,却因为世俗的烦劳,怎么能够悟得真修呢?
这样的踪迹,何时才能功成名就,得以前往瀛洲?
忽然间,清晰明了地猛然觉悟,探求那元初的一点,有什么闲愁呢?
身处落魄,贪恋云水,恣意寻访仙友。
就像是放飞了的骏鹰,又如同解开的猿猴。
我去吧,把一切都打破就休。
作者介绍:谭处端,元代著名道士和诗人,擅长写道教诗词。他的作品常常表现出对道教哲理的深刻理解与追求,风格清新脱俗,富有哲理性。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作者修道期间,反映了他在道途上的修行体验和对世俗烦恼的思考。诗中表达了对真理的渴求和对逍遥生活的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个人修行的迷茫与思索。
《神光灿》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思考的诗。诗人通过回顾自己学习道理的过程,展现了在寻求真理的道路上所经历的艰辛与困惑。他以“逍遥物外优游”开篇,表达了对超脱世俗生活的向往,但随即又提到“惹尘劳怎悟真修”,显现出对现实世界的无奈和困扰。在这种矛盾中,诗人不仅反思了自身的修行之路,也探讨了人对道理的追求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张力。
随着诗的深入,诗人提到“瞥地廓然猛省”,在一瞬间获得了清晰的觉悟,这种顿悟体现了道教强调的心灵解脱。接下来的“落魄婪耽云水,恣访仙俦”则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逍遥的追求。最后以“把般般打破便休”结束,表达了对世俗束缚的超脱与放下,显示出一种释然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比手法,展现了修道者在追求真理过程中的挣扎与突破,体现了道教文化中对内心修养与外在行为的深刻理解。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诗中运用了比喻、对仗等修辞手法,比如“有似开笼俊鹞,又还如解锁猿猴”通过生动的比喻强化了自由的意象。同时,诗句对仗工整,增强了音韵的美感。
主题思想:整首诗的中心思想是对道理的追求与内心的挣扎,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世俗生活的渴望和对自我修行的反思,最终达到一种心灵的解脱与释然。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人最初学习什么?
“殷勤来来往往”中“殷勤”意为:
诗中提到的“瀛洲”象征: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谭处端的《神光灿》与王之涣的《登高》在主题上都有对理想境界的追求,但前者更倾向于内心修行和道教哲理,后者则强调自然之美与人生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