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4 11:42:0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4 11:42:06
三年涕血清槃蔬,
蓬首春风未欲梳。
客病屡惊几死去,
母慈常念有生初。
乞文西麓标铭墓,
立石东山伴倚庐。
恩到九原那可答,
近来和泪看除书。
这三年来我以泪水和血汗浇灌着清淡的蔬菜,
蓬头散发在春风中,似乎不想再梳理。
我在外漂泊,屡次因病惊恐,几乎死去,
而母亲的慈爱常常挂念我刚出生时的情景。
我恳求在西麓为我题上碑铭,
立石于东山,伴我在庐舍旁。
对恩情即使到了九泉之下又如何能报答?
近来我只能流泪,回顾那已除去的书信。
葛绍体,字子庚,号澄江,宋代诗人,生活在南宋时期。他以诗词见长,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社会现实,风格沉稳而富有哲理。
此诗写于作者遭遇磨难和离散的时期,表达了对母亲的思念、对生活的无奈和对恩情的感激,展现了深切的家国情怀和人伦情感。
这首诗以清淡的生活描写和深沉的情感交织在一起,展现了作者在艰难岁月中对母亲的思恋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前三联通过细腻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在外漂泊的痛苦与无助;同时,诗中频繁出现的“泪”“血”“病”这些字眼,传达出一种强烈的悲伤和无奈,令人心痛。后四联则转向对恩情的思考,尤其是对母亲的怀念,表达了作者对亲情的深切感悟。最后两句以“九原”“和泪”收尾,回荡着对过往的追忆与对未来的迷惘,形成一种强烈的情感共鸣。
诗歌通过对个人生活困境的反思,展现出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和感激之情,表现了在逆境中对亲情的珍视和对生命无常的感叹,主题深刻而富有哲理。
诗中提到的“涕血”主要表达了什么情感?
A. 快乐
B. 痛苦
C. 愤怒
D. 疲惫
“乞文西麓标铭墓”中“铭墓”指的是什么?
A. 立碑
B. 写信
C. 归乡
D. 读书
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对什么的感慨?
A. 生活的美好
B. 恩情的无法回报
C. 自己的成就
D. 对未来的期待
答案:
可将葛绍体的《寄谢周西麓国博》与陆游的《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进行比较,分析二者对家国情怀的不同表达及情感基调的异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