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07:22:5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07:22:50
西江月 金粟香念珠
作者: 邓嘉缜 〔近代〕
世界三千何许,牟尼一串拈来。
试从色相觅真才,金粟如来现在。
有觉有生常住,非因非想休猜。
妙香圆密证胚胎,放下依然无碍。
这首诗表达了一个人对世界的思考,认为世界是无处不在的。牟尼(佛陀)似乎只需一串念珠,就能体察这一切。他提到,真理不在于表面的形色,而在于内在的实质。金粟是佛教的象征,暗示着真理的现身。接着,诗人指出,觉悟与生命是永恒不变的,不要因思维与想象而产生困惑。最后,他强调放下执念,才能实现无碍的境界。
牟尼:指释迦牟尼佛,是佛教的创立者。
金粟:金色的谷粒,寓意珍贵的真理和智慧。
妙香圆密:形容一种细腻而深邃的香气,象征着深奥的智慧。
邓嘉缜(1869-1935),字竹君,号山圃,近代诗人,致力于将传统诗词与现代思想相结合。他的诗风清新,注重内涵与哲理,常在作品中探讨人生与宇宙的关系。
《西江月 金粟香念珠》创作于20世纪初,正值中国社会变革的时期,诗人深受佛教思想影响,试图通过诗歌探讨生命的意义与真理的本质。
《西江月 金粟香念珠》是一首充满哲理的诗作,诗中通过对念珠的描绘,引发对生命和真理的深刻思考。开篇“世界三千何许,牟尼一串拈来”,将佛教的智慧与世间的纷扰联系起来,暗示真理并不遥远,只需用心体悟。接下来的“试从色相觅真才”,则是对表象与内在的对比,促使读者反思世间事物的真实性。
诗的中段提到“有觉有生常住,非因非想休猜”,这句强调了觉悟的重要性,表达了对思维的超越,认为不应被表象所迷惑。最终“放下依然无碍”,则是对人生态度的总结,强调了放下执念的重要性,达到一种超然的境界。
整首诗结构严谨,情感深邃,语言简练而富有意蕴,展现了作者对佛教哲理的深刻理解和对人生真谛的探索。
本诗探讨了真理的本质、生命的觉悟与放下执念的重要性,表达了作者对佛教哲理的深刻理解。
诗中“牟尼”指的是谁?
“放下依然无碍”表达了什么思想?
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