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10 06:17:4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10 06:17:42
鹧鸪天 其十一
楼上春寒不卷帘。
隔帘人意柳纤纤。
八年一别蒹葭浦,
何日相逢玳瑁檐。
春漠漠,夜厌厌。
相思无计到重奁。
青铜也觉流光改,
坐听萧娘白发添。
楼上的春寒未曾卷起窗帘,
隔着帘子,心中的思念似那纤细的柳条。
八年未见于蒹葭水边,
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那玳瑁装饰的屋檐。
春天朦胧,夜晚令人厌倦,
思念无计,只能到重重窗扇前徘徊。
连青铜的器物也感到光阴的流逝,
静坐听着萧声,白发也渐渐增添。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杨易霖,近代诗人,致力于古典诗词的创作,其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及自然景物。其风格深受传统文化影响,常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内心世界。
创作背景: 此诗创作于诗人经历了长时间的离别后,内心充满了对故人及往昔的思念,反映了那个时代人们对爱情与人生的感悟。
这首《鹧鸪天》以细腻的情感和丰富的意象展现了作者对故人的深切思念。开篇楼上春寒不卷帘,营造出一种孤独而春寒料峭的氛围,窗帘的未卷起象征着内心的封闭与无奈。诗中提到的“柳纤纤”,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色,还隐喻了对爱人的柔美思念。
“八年一别蒹葭浦,何日相逢玳瑁檐”,这两句更是将时光的无情与重逢的渺茫表现得淋漓尽致。蒹葭浦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地方,然而八年的分别使得这一切都显得无比遥远与无望。
“春漠漠,夜厌厌”,表现了诗人心中的失落与无奈。春天的朦胧与夜晚的沉重让人倍感孤独,思念之情愈发显得无计可施。最后两句“青铜也觉流光改,坐听萧娘白发添”,通过青铜器物的变化隐喻时间的流逝,感慨人生的无常,最终萧声的伴随使诗人更加感受到岁月的消逝与无情。
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作者对爱情的执着与对时间流逝的深刻反思。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丰富的意象,表现了对爱情的深切思念和对时间流逝的无奈感,展现了人内心的孤独与渴望。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蒹葭”象征什么?
A) 美好回忆
B) 思念之情
C) 自然景色
“青铜也觉流光改”中的“青铜”指的是什么?
A) 金属物品
B) 时间流逝
C) 生活的变化
诗中“夜厌厌”表现了怎样的情感?
A) 快乐
B) 厌倦与孤独
C) 惊喜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李清照的《如梦令》同样表达了对往事的回忆与思念,语言上更加细腻,而杨易霖的《鹧鸪天》则通过自然景物来渲染情感,两者在情感表达上各有千秋,体现了不同的艺术风格。
推荐书目:
这些书籍有助于读者更全面地了解古典诗词的美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