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4 07:39: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07:39:57
黄咏雩的《鹧鸪天·题陈午堂教授《枕秋阁图》》
一角依稀埽叶楼。
伤春已惯又悲秋。
江山无处无风雨,
欹枕屏山尽卧游。
寻好梦,对冥搜。
自家牖户自绸缪。
青洪可许求如愿,
白下相逢得莫愁。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的景象,诗人站在角落里依稀看到扫落的树叶。对春天的伤感已经习惯,转而又感到秋天的悲凉。无论在哪里,江山都笼罩在风雨之中,诗人斜倚在屏风旁,尽情游荡在梦中。希望能寻找到美好的梦境,默默地向冥界探寻。自家的窗户也在细心地打理。青色的洪流或许能让我如愿以偿,而白下的相逢则让我不再愁苦。
“伤春”是古人常用的表达,常常出现在描写春天的诗句中,强调对春天的怀念和失落。而“白下”或许是指白下区,可能与诗人生活环境有关,体现了地域文化的影响。
黄咏雩,近代诗人,生活在充满变革的时代,他的诗歌往往带有时代的印记,表达了对生活的思考和对自然的感悟。
这首诗是黄咏雩在观看陈午堂教授的《枕秋阁图》后,受到画作的启发而写成的。画作描绘了秋天的情景,激发了诗人对季节变迁的感慨,反映了他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思考。
黄咏雩的《鹧鸪天·题陈午堂教授《枕秋阁图》》是一首充满情感的诗作,透过细腻的情景描写,展现了诗人对秋天的复杂情感。在诗的开头,诗人通过“埽叶楼”传达了秋天的萧瑟与凋零,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生命的脆弱。接着,诗人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怀念和对秋天的忧伤,展现了一种对自然变化的深刻感悟。
诗中“江山无处无风雨”,写出了自然环境的变幻无常,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动荡与不安。紧接着,诗人“欹枕屏山尽卧游”,通过这种放松的姿态,似乎在寻找一种内心的宁静与安慰。他的梦境中不仅有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也有对生活的现实思考。
结尾处提到的“青洪可许求如愿,白下相逢得莫愁”,则隐含着对理想与现实的期待与调和。诗人在追求理想的同时,亦希望能够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与平静。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与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的深刻理解,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与情感共鸣。
整首诗的中心思想围绕着对秋天的感慨与对生活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生命无常的感悟,以及对理想与现实的追求与反思。
诗中提到“伤春”,这表达了诗人对哪个季节的情感?
“青洪可许求如愿”句中,“青洪”可能象征什么?
诗人在结尾希望相逢于何地?
与王维的《山中与幽人对酌》相比,黄咏雩的诗歌更倾向于表现对季节变化的感慨,而王维则强调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两者在意境上有所不同,各自展现了不同的情感基调与艺术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