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7-28 20:50:3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7-28 20:50:31
鹧鸪天 其四
作者: 樊增祥 〔清代〕
谁写渔梁落照痕。乱鸦疏处见烟村。
数家桑柘临溪水,一棹桃花访故人。
樵唱远,梵钟闻。亭亭一塔倚松云。
时人若问庞居士,石壁烟萝是鹿门。
谁人写下那渔梁上落日的痕迹?在稀疏的乱鸦中,隐约可见烟雾缭绕的村庄。
几户人家的桑树和柘树傍依着溪水,一只小船载着桃花前往探访旧友。
远处传来樵夫的歌声,梵钟的声音也隐隐传来。
那高高的塔楼倚靠在松树云雾之中。如果有人问起庞居士,石壁上的烟雾和藤萝便是鹿门的所在。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樊增祥(1640-1700),字子期,号云岚,清代诗人,擅长写山水田园诗,追求自然的清新与自由。
创作背景: 本诗作于清代,正值社会变革与文化繁荣之际,反映了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对人际情感的珍视。
《鹧鸪天 其四》是一首描绘田园自然风光的诗,诗中带着一种淡淡的忧伤与怀念。开篇的“谁写渔梁落照痕”引人入胜,落日的余晖在水面上留下的痕迹,与诗人的内心情感交织在一起,透露出一种对过往岁月的追忆。接下来描绘的“数家桑柘临溪水”,展现了乡村的宁静与和谐,树影摇曳,溪水潺潺,构成了一幅静谧的田园画卷。
“樵唱远,梵钟闻”则将远方的声音引入画面,樵夫的歌声与寺庙的钟声交融,使人感受到一种人和自然、世俗与宗教的和谐。最后一句“石壁烟萝是鹿门”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推向高潮,鹿门作为道教文化的象征,代表了一种理想的归隐生活。整体上,诗歌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深邃的意象,表现了诗人对自然与人文的深刻感悟,传递出一种超然物外的情感。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歌表达了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对友谊的珍视以及对隐逸生活的渴望,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哲学的思考。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数家桑柘临溪水”描绘的是什么样的场景?
“樵唱远,梵钟闻”中的“樵”指的是什么?
鹿门在诗中象征什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