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5 15:03:09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5 15:03:09
抛却渔竿沧海边,
拂衣来看九重天。
画阑九陌桥如月,
绿影千门树似烟。
南国佳人王幼玉,
中朝才子杜樊川。
紫云楼上如渑酒,
孤负东风二十年。
将渔竿抛弃在辽阔的海边,
轻拂衣袖,仰望九重天际。
画阑杆下,九条小路宛如明月,
绿树的影子在千门万户间如烟雾般飘渺。
南方的美人是王幼玉,
中朝的才子是杜樊川。
紫云楼上如同美酒,
却辜负了东风的二十年时光。
《大都杂诗四首 其一》的作者是元代的诗人,虽然具体资料较少,但元代的诗人多以游历和抒情见长,作品常表现出对现实的思考和对理想的追求。
这首诗写于作者经历了多年的风雨沉浮后,对人生的感慨和反思,表达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与对过往时光的惋惜。
这首诗通过抛弃渔竿的动作,展现了诗人从现实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想法,象征着他对自由和理想的向往。在描绘美景时,诗人利用“画阑九陌桥如月”这样的比喻,既描写了自然景色的柔美,又引发读者对理想世界的向往。南国的美人和中朝的才子则为诗歌增添了人文情怀,表现出诗人对人间美好的渴望和追求。最后一句“孤负东风二十年”则是对过往岁月的沉重反思,表现了对时间流逝和机会错失的惋惜,给整首诗增添了一种淡淡的忧伤。
整首诗探讨了人对理想和美好生活的追求,同时反映出对时间流逝、机遇错失的感慨,表现了一种淡淡的忧伤与对人生的思考。
诗中提到的“南国佳人”是谁?
诗的主题主要是?
“孤负东风二十年”表达了诗人对什么的感慨?
可以将这首诗与李白的《将进酒》进行对比,两者都表达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但表现手法与情感基调有所不同。李白的豪放与《大都杂诗》的细腻形成鲜明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