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20:05:12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20:05:12
鹧鸪天 其四 暮春之初会饮卫生袭之家酒酣诸君请作乐府因为之赋使览者知吾辈之所乐也
七字骊珠句法豪。
老夫倒甲堕缨髦。
舆薪不见明何谓,
雷雨无声麦已漂。
穷研墨,几昏朝。
星星鬓发半刁骚。
从人笑我冬烘甚,
犹可尊前举罚醪。
这首诗用七字句构建了豪放的气势。
老夫我已经卸下盔甲,放弃了繁华的装饰。
车上的柴禾不见了光明究竟是什么,
雷雨无声中麦子已经漂浮。
穷尽心思研磨墨迹,不知多少个黄昏与清晨。
鬓发如星星般稀疏,半是恼怒与骚动。
有人笑我喜欢冬天的温暖,
但我仍然可以在酒前高举罚酒。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段克己,金朝时期的诗人,生于动荡的时代,作品多表现个人情感与对自然的感慨,风格多变,既有豪放也有细腻。
创作背景: 这首《鹧鸪天》是在暮春时节的聚会中创作,旨在表达对友人的情谊与生活的热爱,反映出诗人与友人共饮的欢愉场景。
这首诗通过描绘老夫的洒脱与豪情,展现了对生活的热爱。诗中的意象与情感交织,给人一种既沉稳又豪放的感觉。开篇以“七字骊珠句法豪”揭示了诗人的雄心和对词句的自信。老夫的“倒甲堕缨髦”则是对世俗繁华的超脱,表现了一种对内心真实的追求。
在自然景象的描绘中,诗人提到“雷雨无声麦已漂”,这不仅反映了对自然变化的敏锐观察,也隐含了一种无奈与感慨。诗的最后以“犹可尊前举罚醪”收尾,将饮酒的豪情与生活的欢乐结合,展示出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整首诗在形式上追求音韵的和谐,在内容上则表达了对生活、自然与友谊的深刻感悟,展现了段克己作为诗人的独特视角与情感深度。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反映了段克己对生活的热爱与对自我真实的追求,虽然面临生活的无奈,但仍然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表现了对友谊与饮酒乐趣的珍视。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倒甲”指的是:
A. 卸去盔甲
B. 穿上盔甲
C. 隐藏身份
D. 战斗
“雷雨无声麦已漂”反映了什么?
A. 生活的美好
B. 自然的无情
C. 人际的和谐
D. 友谊的珍贵
诗的最后一句表达了什么情感?
A. 伤感
B. 豪情
C. 恼怒
D. 无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将进酒》相比,段克己的这首诗更为细腻,通过对自然与生活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对生活的哲学思考。李白则更多地表现了对豪饮的直接渴望与诗酒交融的洒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