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00:18:0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00:18:07
《鹧鸪天》
作者:元好问 〔金朝〕
临锦堂前春水波。
兰皋亭下落梅多。
三山宫阙空瀛海,
万里风埃暗绮罗。
云子酒,雪儿歌。
留连风月共婆娑。
人间更有伤心处,
柰得刘伶醉后何。
在锦堂前,看春水波荡,
兰皋亭下,飘落的梅花特别多。
三山宫阙在空旷的瀛海之上,
万里风沙,映得绮罗衣裳暗淡无光。
喝着云子酒,唱着雪儿歌,
在这风月下,徘徊共舞。
人世间还有很多伤心的地方,
何不如刘伶那样,醉后无忧呢?
字词注释:
典故解析:
作者介绍:
元好问(1190年-1257年),字仲德,号饮水,金朝末年著名诗人、词人及学者。他的诗词多表现出对现实的深刻思考与人生的感慨,风格清新脱俗,情感真挚。
创作背景:
《鹧鸪天》创作于金朝末期,正值社会动荡、国破家亡之际,诗人常通过描绘自然美景与个人情感,表达对国家与个人命运的忧愁。
《鹧鸪天》是一首以自然景色为背景,结合个人感受的词作。开篇描绘了春水波荡、梅花飘落的美丽画面,展现出春天的生机与美好。然而,随着画面的展开,诗人又引入了“空瀛海”的意象,暗示了人生的无常与虚幻。尤其是“万里风埃”一语,既描绘了自然的壮丽,也暗示了世事的纷扰与不安。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云子酒,雪儿歌”的描写,表达了对快乐生活的向往与追求,渴望在风月下尽情享受。然而,最后一句“人间更有伤心处,柰得刘伶醉后何”,则是对现实的深刻反思,虽然醉酒可以暂时忘忧,却无法避免生活中的种种苦痛。诗人在此用刘伶的形象,传达出对人生无奈的感慨,也反映出一种对醉生梦死的无奈选择。
整首诗运用清新自然的描绘与深刻的情感交织,既有对美好事物的赞美,也有对生活苦痛的深思,是一幅动人心弦的生活画卷。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春天美好景色的向往与对人生苦痛的思考,传递出一种对生活的无奈与反思,最终提醒人们在面对现实的同时,也要珍惜眼前的美好。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鹧鸪天》的作者是谁?
A. 李白
B. 元好问
C. 苏轼
诗中“云子酒”指的是什么?
A. 一种美酒
B. 一种食物
C. 一种乐器
诗中提到的“刘伶”是以什么著称的?
A. 诗人
B. 酒徒
C. 画家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月下独酌》相比,两者都表现了对酒的热爱与对人生的思考,但元好问的《鹧鸪天》更多地融入了自然景色的描绘,而李白则更侧重于个人情感的抒发。两者皆展现了古代文人对生活的深刻洞察与无奈感。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