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0:55:43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0:55:43
《送僧归闽》
作者:王冕 〔元代〕
九月三吴树叶红,
闽中浑未觉秋风。
上人忽动乡关念,
对客莫辞途路穷。
白发岂无诸老在?
青山还与旧时同。
到家检点经行处,
应喜庭松雨露浓。
在九月的三吴地区,树叶已经变红,然而在闽地却似乎还未感受到秋风的到来。忽然,这位高僧想起了家乡,面对客人不要因路途遥远而推辞。白发的老人难道不在吗?青山依旧与从前无异。回到家中整理一下经书,应该会欣喜于庭院松树的雨露滋润。
逐句解释:
作者介绍:
王冕(1287-1359),元代诗人、画家,字仲明,号白石,浙江人。王冕以其清新自然的诗风和高超的绘画技艺著称于世,尤其擅长山水画。王冕的诗多描绘自然景色,抒发个人情感,常体现出一种恬淡的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
《送僧归闽》创作于王冕晚年,正值元代社会动荡,王冕在此诗中表达了对高僧的依依惜别之情,同时也寄托了对故乡的思念。诗中细腻的自然描写与丰富的情感交织,使其成为一首充满人文关怀的作品。
这首诗在情感的表达上十分细腻,通过描绘自然景象与人物情感的结合,展现出一种深沉的思乡情怀。开篇用“九月三吴树叶红”勾勒出秋天的气息,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忧伤的氛围。接着通过“闽中浑未觉秋风”对比,突出高僧对故乡的思念,表现出他内心的孤独与对归属感的渴望。诗中的“白发岂无诸老在?”则是一种对时光的感慨,表达了对亲人的牵挂。
整首诗语言简练却意蕴深远,王冕用自然景象映射人情,令人感受到一种淡淡的乡愁与对人生无常的思考。最后一句“应喜庭松雨露浓”则让人感受到一种宁静的美,仿佛在告诉读者,尽管人生有离别,但自然的常在与生活的美好依然值得我们珍惜。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诗中运用了对比、排比等修辞手法,加强了情感的表达。对比三吴与闽中的秋意,使得思乡之情更加深刻;而“白发”与“青山”的对照,则揭示了时间的流逝与恒久不变的自然之美。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现了对故乡的思念,寄托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悟,通过自然景象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展现出一种淡淡的乡愁和对生活的珍惜。
意象词汇:
诗词测试:
诗中提到的“三吴”指的是哪些地方?
A. 江苏、浙江
B. 福建、江西
C. 广东、广西
高僧在诗中对故乡的思念主要通过哪一句体现?
A. 白发岂无诸老在
B. 上人忽动乡关念
C. 到家检点经行处
诗的最后一句传达了怎样的情感?
A. 失落与悲伤
B. 喜悦与安宁
C. 愤怒与无奈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王冕的《送僧归闽》更注重自然景色与个人情感的结合,前者通过月光传达孤独感,而后者则通过季节变化表达思乡情绪。两者都体现了对故乡的思念,但表现形式各有不同,王冕更为细腻,李白则更为豪放。
推荐书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