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30 02:59:08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30 02:59:08
桂林好,樽俎视湖山。方竹杖随人特立,三花酒慰我萧闲。词赋老犹顽。
桂林的美景真好,酒杯和食器映衬着湖光山色。手持方竹杖的人特立独行,三花酒让我在这闲适的时光中得以慰藉。虽然我的诗词已经年老,却依然充满顽强的生命力。
黄咏雩,近现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而著称。其作品多反映个人情感与自然的和谐。
此诗创作于1964年,正值中国文化大革命前夕,社会动荡影响了许多文人的创作。黄咏雩在游历桂林时,感受到自然之美,因而写下此诗,表达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珍惜。
整首诗以桂林的自然风光为背景,传达出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开头的“桂林好”直接点明了主题,表达了诗人对桂林美景的赞叹。紧接着,诗人通过“樽俎视湖山”的描绘,营造出一种悠闲自在的氛围。这里的酒与食物仿佛在召唤人们享受生活的美好,而“方竹杖随人特立”则暗示了诗人独立的个性和对生活的坚定态度。
“三花酒慰我萧闲”中,三花酒不仅是一种饮品,更象征着诗人寻求的精神慰藉。这种简单而富有情趣的生活态度与自然相融合,形成了诗歌的核心情感。最后一句“词赋老犹顽”则展现了诗人对自己的创作状态的反思,尽管年岁渐长,创作却依然充满活力,显示出强烈的艺术追求与生命力。
整首诗反映了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对自我创作的坚持,表达了一种悠然自得的生活态度,鼓励人们在繁忙的生活中也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宁静与乐趣。
诗中提到的“桂林”代表什么?
“樽俎视湖山”中,樽俎指的是什么?
诗人对“词赋”的态度是什么?
对比黄咏雩的《望江南·甲辰游桂林八首》与李白的《庐山谣》,两者都描绘了自然的壮美,但黄咏雩更侧重于个人的闲适与享乐,而李白则更多地表达了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两者的风格及情感基调各有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