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7 07:30:0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7 07:30:00
髯参草卧残阳浦,拔毛竟作文中虎。金华化石久已陈,玉置摛辞疾於羽。醉猩耆酒少乃劲,狡兔饱霜工媚妩。磔残鼠须肯收录,剥落鸡毛谁比数。文章诸公多好奇,往往得名专翰府。乃知草圣不世出,罕识公孙大娘舞。君不见华元分羹奇祸作,糜身鼎烹竟无补。又不见晋宫洒盐儿女曹,愤郁令人噤难吐。物生正系遭不遭,敢向词林叹辛苦。椽书大砚如南溟,吾其鹏乎匀鹦鹉。
胡须参差的草在夕阳的河边休憩,拔下的毛笔竟然能写出像老虎般的文章。金华的化石早已陈旧,玉器上的辞句快得如同飞羽。醉汉和耆老酒少才显得有力,饱受霜冻的狡兔工于妩媚。残破的鼠须怎能被我所收录,脱落的鸡毛又有谁能比拟?文章的诸位公侯都充满好奇,往往在翰林院中声名显赫。原来草圣是难得出世的人,鲜有人能识得公孙大娘的舞姿。你难道没有看到华元因分羹而遭遇奇祸,身陷鼎烹却无以自救?你再看看晋宫里的儿女曹,愤懑让人无从言表。万物的生存正是看其遭遇,敢在词林中叹息这份辛苦。巨大的书桌和砚台如南海般深邃,我是否能如鹏鸟般自如地飞翔?
作者介绍:方岳,字宗尧,号云溪,宋代著名诗人,擅长山水田园诗,作品多表现对自然的热爱与人生态度。
创作背景:此诗作于方岳对当时文人笔墨的感慨,借毛笔之喻,表达了对文学艺术的热情和对时代风气的反思。
这首诗通过对毛笔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深刻思考。开篇以“髯参草卧残阳浦”引入,展现了自然的宁静与文人心境的交融。随后,诗中多次提及“毛笔”,不仅代表了创作工具,也象征了文人追求的文学理想。诗人用“金华化石”、“玉置摛辞”等意象,表达了对古代文学的敬仰与对现代创作的无奈。
中间部分提到的“狡兔饱霜工媚妩”,通过比喻唤起了对生活中各种角色的认知,既有对成功者的羡慕,也有对失败者的同情。结尾以“大砚如南溟,吾其鹏乎匀鹦鹉”收尾,反映出诗人对自由创作的渴望和对文学理想的追求。
逐句解析:
修辞手法:
主题思想: 本诗表达了诗人对文学创作的热爱与对时代风气的反思,强调了创作的艰难与追求的理想。
诗词测试:
诗人用什么比喻来描写毛笔的重要性?
A. 髯参草 B. 金华化石 C. 剥落鸡毛 D. 狡兔饱霜
“椽书大砚如南溟”中“南溟”指的是什么?
A. 河流 B. 大海 C. 山脉 D. 草原
答案:
相关作品推荐:
诗词对比: 与李白的豪放与杜甫的沉郁相比,方岳的诗更显细腻和感伤,展现了对创作的深刻思考与个人情感的交织。方岳在细腻的描写中融入了对时代的无奈与对文学的追求,形成了独特的风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