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2 05:33:57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2 05:33:57
兜罗葱郁浮空青,晓日马头双眼明。
名山不作世俗态,千里倾盖来相迎。
老松阅世几千尺,玉骨冷风战天碧。
应笑年年空往来,尘土劳生种陈迹。
山回晚宿一川花,剪金裁碧明烟沙。
寒乡绝艳自开落,欲慰寂寞无流霞。
明日行营猎山麓,古树寒泉更深绿。
强临水玉照鬓毛,只恐山灵怪吾俗。
陂潮不尽水如天,清波白鸥自在眠。
平时朝市手遮日,思把一竿呼钓船。
驿骑回时山更好,过雨秋容净如扫。
山英知我宦游心,为出清光慰枯槁。
可怜岁月易侵寻,惭愧山川知我心。
一行作吏岂得巳,归意久在西山岑。
他年俗累粗能毕,云水一区供老佚。
举杯西北酹山川,为道此言吾不食。
兜罗山环绕,树木郁郁葱葱,仿佛浮在青空之上,清晨的阳光照射在马头,映出双眼的明亮。名山不受世俗的影响,千里之外的人们纷纷前来相迎。古老的松树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霜,青翠的树冠在冷风中与碧空抗争。或许是嘲笑每年徒劳的往来,尘土与生活交织,留下了历史的痕迹。山间回首,傍晚在花海中宿营,像剪裁过的金碧,烟沙明亮。寒冷的故乡花朵自开落,想要慰藉这份寂寞,却无流霞相伴。明天将在猎山脚下行军,古树与寒泉愈显深绿。强行临水,明亮的光泽照在鬓毛上,只怕山的灵气会嘲笑我的世俗。潮水不尽,水面如同天空,清波与白鸥自在地沉睡。平日里在市场上遮住阳光,想用一竿钓竿唤来渔船。驿骑归来时,山更显得美好,雨后秋色如同一番打扫。山花知晓我的宦游之心,为了慰藉枯槁的心灵,出现在清光中。可怜岁月容易侵袭,惭愧于山川知晓我的内心。一行作吏岂能已,归心似箭在西山的高峰。来年若能脱离世俗的束缚,云水之间恰好供我安逸。举杯向西北的山川致敬,为了表达这份感情,我无意再食。
本诗提及的“名山”、“老松”等意象,常出现在古代文人墨客的作品中,象征着高洁与不受世俗约束的精神追求。同时,诗中对山水的描绘也体现了文人对自然的向往与归属感。
蔡松年,金代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擅长描绘自然景色与抒发个人情感。他的作品常常流露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自由生活的向往。
该诗创作于晚夏,诗人在山间驿骑途中,将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与个人情感结合,表达了对山水的热爱与对繁忙生活的反思。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感受,把自然的美与诗人的内心感受紧密结合。诗人在兜罗山的美丽景色中,感受到了时间的流逝与人生的无常。通过对老松和清泉的描写,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诗人对山川的敬畏与热爱,反映了其内心的宁静与渴望。
诗的前半部分描绘了早晨的景象,清新的空气、明亮的阳光,给人以希望与生机。后半部分则转向对生活的反思,诗人感到岁月的无情与生活的繁琐,最终表达出对自然的归属感与对世俗的超越。通过这种对比,诗人不仅表达了对自然的赞美,也揭示了对生活的思考,具有深刻的哲理意义。
(此处省略后续逐句解析)
整首诗表达了对自然的热爱与对世俗生活的反思,诗人试图在纷繁的生活中寻求一种心灵的宁静与归属。
诗中“兜罗”指的是:
A. 一种植物
B. 一座山
C. 一种天气
诗人对世俗生活的态度是:
A. 否定
B. 接受
C. 忽视
“明日行营猎山麓”中的“猎”字意思是:
A. 打猎
B. 追寻
C. 观察
王维的《山居秋暝》同样描绘了山水之美,但更注重于宁静与和谐,蔡松年的诗则更多地反映了对世俗生活的反思与对自然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