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7 12:28:36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7 12:28:36
南渡国不竞,晋民益疮痍。
陶翁遂超然,不忍啜其醨。
北窗谈清风,慨望羲皇时。
道丧可奈何,抱琴酒一卮。
南方的渡口,国家之间争斗不休,百姓的生活越来越艰难。
陶渊明因此选择了超然的态度,不忍心品尝那醇厚的酒。
在北窗下,与友人谈论清风,感慨往昔羲皇时代的美好。
如今的道理已失去,令人无奈,只能抱琴酌酒,借此发泄心中愤懑。
蔡松年(约1150-1210),金朝诗人,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著称。他的作品多表现对社会动荡的思考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此诗创作于金朝时期,正值南北朝的动荡,社会动乱使得百姓苦不堪言。诗人以陶渊明为榜样,追求一种超然的生活态度,表达对理想生活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这首诗通过描绘动荡不安的社会和个人的内心挣扎,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以及对现实的失望。开篇以“南渡国不竞,晋民益疮痍”引入,直接点出社会的动荡和百姓的苦难,笔触沉重而直白。接着提到陶渊明的超然,使我们看到诗人渴望逃避现实、追求隐逸的情怀。“北窗谈清风”表现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清谈和志趣,象征着理想的追求。在最后,诗人不禁感慨道德和理想的丧失,只能寄情于琴酒之间,体现出无奈与孤独的情感。这种情感在全诗中贯穿始终,使人感受到一种深沉的悲凉。整体而言,诗作以清新的自然意象与深刻的社会思考相结合,展现了蔡松年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对生活的敏锐观察。
诗歌表达了对理想生活的追求与对现实无奈的感慨,透过历史与个人的交融,展现出对时代的深思。
本诗的作者是?
“陶翁”指的是哪位历史人物?
诗中提到的“羲皇”象征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