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词典

《鹧鸪天 其四》

时间: 2025-05-04 10:18:41

诗句

塘外轻雷梦未惊,羽书空费墨纵横。

无情野草妨来往,解意垂杨管送迎。

怜晚照,付春酲。

尊前先计去时程。

自知不是秦楼侣,一任鸾笺负旧盟。

意思解释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4 10:18:41

原文展示:

塘外轻雷梦未惊,
羽书空费墨纵横。
无情野草妨来往,
解意垂杨管送迎。
怜晚照,付春酲。
尊前先计去时程。
自知不是秦楼侣,
一任鸾笺负旧盟。

白话文翻译:

塘外轻轻的雷声,梦中人尚未惊醒,
可怜那封信书写得空荡荡,白费了笔墨。
无情的野草妨碍了来往,
垂柳似乎在解读情意,送来送往。
怜惜这晚霞,醉在春日的酩酊中,
酒桌前先盘算着归去的日程。
自知并非如同秦楼的情人,
任凭鸾笺(信笺)辜负了旧日的誓言。

注释:

  • 轻雷:指远处轻微的雷声,暗示天气或心情的微妙变化。
  • 羽书:古代用来书信的纸,指书信。
  • 无情野草:形容野草生长茂盛,阻碍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
  • 垂杨:指垂柳,象征柔情与思念。
  • 春酲:春日的迷醉,形容人在春天的享受与迷茫。
  • 秦楼:指古代的酒楼,象征着美好的爱情与欢聚。
  • 鸾笺:传递情感的信笺,象征着爱情的承诺。

诗词背景:

作者介绍:沈祖棻(生卒年不详),近代诗人,字仲华,号雨洲,江苏人。他的诗歌多以情感细腻著称,善于描绘生活琐事与内心感受,风格清新婉约。

创作背景:此诗写于沈祖棻遭遇爱情挫折之时,内心充满了惆怅与怀念。诗中通过自然景物与个人情感的结合,表现出对过去爱情的惋惜与对未来的迷茫。

诗歌鉴赏:

《鹧鸪天 其四》是一首抒情诗,展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深切思考与情感波动。开头以“塘外轻雷梦未惊”引入,雷声轻轻,似乎在预示着即将来临的痛苦与觉醒。一方面,梦中人尚未惊醒,这种状态象征着对美好往昔的留恋;另一方面,雷声又是一种警示,预示着现实的残酷。

接着,诗人用“羽书空费墨纵横”来表达对过往情感的无奈,信纸上书写的情感却无法传达真实的内心感受,显示出一种失落感。诗中提到的“无情野草”与“垂杨”形成鲜明对比,前者阻碍了人与人之间的往来,后者则在努力传递情意,仿佛在暗示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脆弱与复杂。

“怜晚照,付春酲”是一种对眼前美好景色的留恋,春光明媚,然而酒醉后又带来一丝惆怅。诗人意识到自己并不是那种可以在“秦楼”中相伴的情人,这种自知之明让他更加无奈。最后一句“一任鸾笺负旧盟”则是对过去爱情的告别,展现了诗人面对现实的无奈与绝望。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与情感的流露,展现了对爱情的深刻思考与对生活的感慨,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诗词解析:

逐句解析

  1. 塘外轻雷梦未惊:塘外的雷声轻轻响起,仍在梦中未被惊醒,表现出一种宁静与不安的对比。
  2. 羽书空费墨纵横:书信的文字纵横交错,却是徒劳无功,传达不了真实的情感。
  3. 无情野草妨来往:无情的野草阻碍了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暗喻生活中的隔阂。
  4. 解意垂杨管送迎:垂柳似乎能够理解情意,象征着温柔的情感联系。
  5. 怜晚照,付春酲:感慨晚霞的美丽,沉醉于春天的迷醉中,表现出一种矛盾的心情。
  6. 尊前先计去时程:在酒宴上先考虑归去的时间,体现出对现实的无奈。
  7. 自知不是秦楼侣:意识到自己并非能够在美丽的酒楼中与情人共度美好时光的人。
  8. 一任鸾笺负旧盟:放任鸾笺辜负了曾经的誓言,表现出对过往的无奈与释然。

修辞手法

  • 比喻:如“无情野草”比喻生活的阻碍。
  • 拟人:如“垂杨管送迎”,赋予自然物以人类的情感。
  • 对仗:如“怜晚照,付春酲”,形成了音韵的和谐美感。

主题思想: 整首诗表达了对爱情的深刻思考,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面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与释然。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与情感的流露,让读者感受到一种淡淡的忧伤和思索。

意象分析:

意象词汇

  • 轻雷:象征着内心的不安与觉醒。
  • 羽书:传递情感的媒介,象征着期盼与失落。
  • 无情野草:象征生活中的阻碍与冷漠。
  • 垂杨:象征柔情与思念。
  • 晚照:象征美好时光的短暂。
  • 春酲:象征春天的迷醉与困惑。
  • 鸾笺:象征爱情的誓言与承诺。

互动学习:

诗词测试

  1. 诗中提到的“羽书”指的是什么? A. 书信
    B. 诗歌
    C. 日记
    答案:A

  2. “无情野草”在诗中象征什么? A. 美好爱情
    B. 生活的阻碍
    C. 自然景观
    答案:B

  3. 诗人对“秦楼”的情感是: A. 渴望
    B. 自知无缘
    C. 忧伤
    答案:B

诗词比较与延伸:

相关作品推荐

  • 李清照《如梦令》
  • 苏轼《水调歌头》
  • 辛弃疾《青玉案·东风夜放花千树》

诗词对比: 与李清照的《如梦令》相比,沈祖棻的这首诗在情感表达上更为深沉,李清照则更显细腻与柔美。两者都涉及爱情主题,但沈祖棻更多的是通过自然景物表达内心的惆怅与无奈。

参考资料:

  • 《古典诗词鉴赏》
  • 《近代诗人沈祖棻研究》
  • 《中国古代诗词选读》

相关查询

见梁检法书怀八绝句于广文尉曹处次韵 初十日早起 寄公择兼问讯季益二首 其一 发溧阳 次滕彦真韵三首 寄秋怀 其七 三月十七日以檄出行赈贷旬日而复反自州门至 曲江道中二首 再用前韵并寄孙推官四首 其四 自吉水乘月放舟至玄潭

最新发布

精准推荐

踧开头的词语有哪些 蚍蜉撼大木 昼夜兼程 麥字旁的字 物开头的成语 白字旁的字 传素 邈结尾的词语有哪些 讽谏 初露锋芒 双人旁的字 等身著作 断章取意 博物通达 应天授命 税服 毛字旁的字 歹字旁的字

猜你喜欢

组词查询推荐 成语查询推荐 单词排行榜 笔顺排行榜 全部近义词 全部反义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