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4-25 13:27:2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4-25 13:27:20
小集耆英兴转浓。万端经纬尽从容。迎阳韵协将雏凤,转绿花胎半死桐。焦尾弄,绛云烘。八年前夜坐春风。芒鞋竹杖犹能去,刬尽愁根赞大同。
在小集会上,老朋友们的兴致愈加浓厚。万千条理与情绪都显得从容而自然。迎着阳光,音韵和谐,仿佛雏凤在鸣叫,绿花的生命力却被半枯的桐树所压制。焦尾琴声悠扬,绛红的云彩在空中荡漾。八年前的春夜,我曾在此静坐,感受春风的温暖。如今,穿着芒鞋,提着竹杖,依然能走出家门,刬除心中的愁绪,歌颂大同的理想。
本诗中提到的“八年前夜坐春风”,暗示了时间的流逝以及对往昔的怀念。春风象征着希望与新生,结合诗人的人生经历,表达了对生活的感悟与对未来的期待。
龙榆生,近代著名的诗人、学者,因其博学多才而受到广泛尊重。他的诗作多以抒情见长,善于描绘自然与人生哲理。
该诗是在龙榆生收到夏瞿禅教授的来信后写成的,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与对生活的感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文化氛围。
这首《鹧鸪天》以清新脱俗的意象和深刻的情感,展现了作者对岁月流逝的感慨与对理想生活的追求。开篇用“耆英兴转浓”引入,描绘了老友聚会的热闹气氛,仿佛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的团聚感。接着,诗人通过“迎阳韵协将雏凤”形象地比喻了年轻人的朝气蓬勃,展现出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然而,随之而来的“转绿花胎半死桐”则暗示了生命的脆弱与无常,暗含着对现实的思考与无奈。
后半部分的“焦尾弄,绛云烘”则通过音乐与自然的结合,展现出一种和谐的美感。在八年前的回忆中,诗人表现出对往昔的怀念与反思,而“芒鞋竹杖犹能去”则体现了他即便面对困境,依然保持乐观与积极的生活态度,最终呼唤出对“大同”理想的赞美。
整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友情的珍惜、对生活的感悟以及对理想社会的向往,展现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诗中“耆英”指的是: A. 年轻人 B. 老朋友 C. 学者 D. 诗人
“迎阳韵协将雏凤”中的“雏凤”象征: A. 生命的脆弱 B. 年轻人的朝气 C. 友情的珍贵 D. 自然的美丽
诗中提到的“八年前夜坐春风”意在表达: A. 对过去的怀念 B. 对未来的期待 C. 对现实的无奈 D. 对友情的珍惜
与李白的《静夜思》相比,龙榆生的《鹧鸪天》在情感表达上更为细腻,李白的作品则更多体现了孤独与思乡之情。两者都展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但关注的侧重点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