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1 02:04:40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1 02:04:40
龙虎台高秋意多,
翠华来日似鸾坡。
天将山海为城堑,
人倚云霞作绮罗。
周穆故惭黄竹赋,
汉高空奏大风歌。
两京巡省非行幸,
要使苍生乐至和。
龙虎台上高高的秋天意境浓厚,
翠绿的华彩在阳光下如同鸾鸟的坡道。
天将山海作为城池的护栏,
人依靠云霞就像穿上了绮丽的罗衣。
周穆王因此惭愧于黄竹的赋诗,
汉高祖在空中奏响了大风的歌。
两京巡游并非单纯的游玩,
是为了让百姓享受安乐与和谐。
马祖常,元代诗人,生平事迹较少,但其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风貌与人文思想,风格多样且富有哲理。
此诗写于元代,面对社会动荡及百姓疾苦,诗人通过对龙虎台的描绘,抒发对国家和人民的关怀,表达出对理想政治的向往。
《龙虎台应制》是一首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诗作,通过对龙虎台的描写,诗人展现了秋天的意境与壮丽的自然景观。诗中以“翠华来日似鸾坡”开篇,生动地描述了秋天的景色。接着,诗人通过“天将山海为城堑”的比喻,表现了自然的宏伟和人类的渺小,强调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在后半部分,诗人引入历史典故,提到周穆王和汉高祖,既是对历史的追溯,也是对当前政治局势的反思。周穆王因黄竹赋而感到羞愧,汉高祖在空中奏响大风歌,这些典故传达了人们对历史英雄的敬仰和对当前政治的思考。
最后一联“要使苍生乐至和”,表达了诗人对理想政治的追求,强调了治国理政的根本目的在于使百姓安乐和谐。整首诗在描绘壮丽自然与历史文化的同时,寄托了诗人对社会的关怀,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和文学价值。
整首诗围绕着理想政治与自然和谐的主题展开,表达了诗人对国家的关怀,对百姓安乐的追求,同时也寄托了对历史的思考,具有深远的思想内涵。
诗中“翠华”指的是什么?
A. 绿色的植物
B. 美丽的华彩
C. 高山流水
D. 秋天的景色
诗中提到的“周穆”是哪个朝代的君主?
A. 汉朝
B. 唐朝
C. 周朝
D. 宋朝
“要使苍生乐至和”的意思是什么?
A. 让百姓享受快乐与和谐
B. 让百姓富裕
C. 让百姓学习文化
D. 让百姓出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