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 2025-05-09 17:26:21
最后更新时间:2025-05-09 17:26:21
齐天乐 其九 寄张翔南
六朝千古台城路,伤心几番兴废。
形胜空存,繁华暗老,举目江山还异。
风尘万里。奈迁客驱驰,去程迢递。
故旧相望,雁边消息缈难寄。
春风凤皇台上,转蓬回首处,应叹身世。
江总情深,陈琳檄倦,投老竟成归计。
斜阳某水。且净洗缁衣,任休行李。
只怕东山,兴来还又起。
六朝时期的台城古路,经历了多少次兴亡,让人感到心痛。美好的景色只剩下空壳,繁华的景象已然衰老,举目四望,江山早已不同。风尘漫漫,迁客四处奔波,行程遥远。在故乡的朋友之间,像大雁一样的消息,难以互寄。春风拂过凤皇台,回头看去,令人不禁感叹人生的无常。江总的情深意重,陈琳的檄文已倦,最后只能归隐于故乡。斜阳映照在某条水上,且洗净衣服,任凭行李随意放置。只怕东山再起,兴致又会重新燃起。
邵亨贞(生卒年不详),元代诗人,字仲明,号涵岑,世称“邵文”。他以其丰富的文学素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而著称,作品多涉及山水、田园,表现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齐天乐 其九 寄张翔南》是邵亨贞在旅途中所作,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与感慨。诗中反映了元代社会动荡之下,士人对历史兴亡和个人命运的深切思考,表现了一种无奈与自我安慰的情感。
邵亨贞的《齐天乐 其九 寄张翔南》在情感的表达上,浸透了浓厚的历史感与人生哲理。诗的开头,通过对六朝台城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变迁和个人的无奈。诗人用“伤心几番兴废”揭示了历史的无情,感慨人事的沧桑。随着“形胜空存,繁华暗老”的抒情,诗人进一步强调了时光的流逝与繁华的易逝,唤起读者对历史的反思。
接下来的“风尘万里”则表现了诗人作为游子的孤独与漂泊,迁客的身份让他感受到了归属感的缺失。雁边的消息“缈难寄”更是增添了思乡之情的苦涩。春风拂过凤皇台,诗人转身回首,仿佛在与往日的辉煌告别,叹息着自己的身世与命运。
最后,诗人以“江总情深,陈琳檄倦”,引入历史人物来增强情感的厚度,抒发了对归隐生活的向往与不安。这首诗通过层层递进的情感,展现了人对历史、对生活的深刻思索和无奈,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人生的哲学思考。
整首诗通过对历史和个人命运的感叹,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怀念与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诗中既有对过往繁华的怀念,也有对未来不确定性的担忧,展现了人类在历史长河中的渺小与无奈。
诗中提到的“六朝”指的是哪个历史时期?
A. 唐代
B. 宋代
C. 六朝时期
D. 明代
“风尘万里”中的“风尘”主要指什么?
A. 自然现象
B. 旅途的艰辛
C. 历史变迁
D. 人生哲理
诗中提到的“凤皇台”象征什么?
A. 战争
B. 归隐
C. 美好时光
D. 友谊
比较邵亨贞的《齐天乐 其九》与杜甫的《春望》。两者均表现了对历史与现实的深刻思考,但邵亨贞更侧重于个人的无奈与思乡,而杜甫则更多地关注国家的兴亡与个人的责任感。两者在情感的深度与主题的广度上各有千秋,展现了不同历史背景下诗人的情感世界。